关键词:
农村
生物质能产业
发展模式
摘要: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日益旺盛的能源需求,然而煤、石油等常规能源的短缺以及开发过程中引起资源环境的巨大破坏却放慢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脚步。生物质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是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大事,大量的生物质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地缓解了中国能源供应短缺的矛盾,降低了原有能源利用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破坏。在我国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能源自给压力及环保压力巨大的情况下,如何探索一个促进生物质能产业健康协调发展的路径,不仅是一个现实的经济问题,也是关系社会稳定和长远发展的战略问题。因此,合理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到底会给市场带来什么?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应建立何种发展模式?解决这些问题对制定正确的能源多元化发展战略与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路径,寻求黑龙江省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有代表性的美国、日本、欧盟、巴西等国家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状况,借鉴其有益经验,并结合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状况、内部优劣势以及外部存在的机遇与威胁,提出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其次按照农村生物质能资源实物蕴藏量对黑龙江省整体进行了3大区域的划分:(1)资源丰富区域: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三个地区;(2)资源普通区域:鸡西、双鸭山、大庆、佳木斯、牡丹江、黑河六个地区;(3)资源贫瘠区域:鹤岗、伊春、七台河、大兴安岭四个地区,并根据各个区域整体特征进行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区域发展模式的构建。资源丰富区域: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资源普通区域:技术中心+基地+农户;资源贫瘠区域:指导中心+农户。接着采用DEA (+PCA)模型对区域整体性特点进行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从区域整体上评价发展模式构建产生的绩效;最后从政策、资金、技术、意识四方面研究了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模式的支撑体系,并从企业层面、合作社层面以及农户层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策略,以保障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模式的顺利进行。
黑龙江省农村生物质能产业发展模式的构建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缓解能源压力,保障黑龙江省能源安全;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