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ω-转氨酶
不对称合成
西洛多辛中间体
分子改造
摘要:
ω-转氨酶是转氨酶(transaminase,TA,EC2.6.1.X)的一种,依赖磷酸吡哆醛为辅酶,催化酮与氨基之间发生转氨反应。与其他转氨酶不同,ω-转氨酶不要求底物为氨基酸和酮酸,可以催化许多结构不同的伯胺(如:芳基胺R-甲基苄胺或烷基胺)与酮之间的转氨反应,具有更宽的底物谱。
西洛多辛是一种α-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临床上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含手性胺基团的药物。在其合成过程中有一关键的R型手性胺中间体,赋予其独特的单一光学异构体特性。但该中间体在传统化学合成方法有一定难度,本文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构建筛选特定的ω-转氨酶,并对其进行理性改造获取活性更高的ω-转氨酶,用于生物定向合成R型西洛多辛中间体。
本课题通过基因筛选、分子构建等手段获得两种R型ω-转氨酶Ar TA与At TA基因,使用p ET28a(+)载体,将以上基因分别导入*** BL21(DE3)中表达,获得工程菌*** BL21(DE3)/p ET28a(+)-Ar TA与*** BL21(DE3)/p ET28a(+)-Ar TA并成功实现异源表达。构建西洛多辛中间体的检测方法,以单位时间西洛多辛中间体的生成量定义为转氨酶活,比较两者转氨能力发现Ar TA的转氨能力是At TA的30倍,选择Ar TA进行后续酶学研究,优化其表达条件获得高表达量的ω-转氨酶Ar TA。
通过对Ar TA进行分子改造,获得了正向突变体H62A/S223A其细胞活性是原始酶的2.74倍。蛋白纯化后测定ω-转氨酶的酶学性质,发现突变体与原始酶在最适温度与p H与原始酶一致,为35℃和7.0。H62A突变导致通道入口最窄处两个残基距离由6.4 nm扩大到9.8 nm,降低了Km;S223A的引入使自由能下降了0.726 kcal/mol,提升了酶的稳定性。因突变体H62A/S223A催化活性高,选择其合成西洛多辛中间体。
对转氨产物进行分离纯化与结构确证,通过质谱、核磁共振表征及手性柱分析,确定酶促产物为R-西洛多辛中间体,其ee%(R)大于99%。对酶促反应过程的酶添加形式、反应温度、p H、共溶剂的种类和比例、底物与氨基供体的比例与底物浓度的优化确定了反应的最佳条件:底物100 m M、氨基供体140m M、细胞添加量为25 U/m L(反应液)、100 m M p H7.0磷酸缓冲液控制p H,添加10%甲醇做共溶剂在35℃反应96 h,可以获得90%的转化率。最后对ω-转氨酶的生产以及酶促反应进行了放大,成功在5 L发酵罐实现了ω-转氨酶的发酵生产;在200 m L反应体系反应24 h,获得了与实验室小试一致的90%转化率,为更大规模的生产提供了工艺数据。
研究结果为非氨基酸类手性胺化合物生物定向合成及后续ω-转氨酶的研究提供参考,为R型西洛多辛中间体的绿色环保工艺生产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