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吡咯里西啶
吲哚里西啶
生物碱
天然产物
不对称合成
摘要:
多羟基吡咯(吲哚)里西啶生物碱含有挑战性的化学结构且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近30年来,一直是化学家和药物学家青睐的领域之一。建立一种多羟基吡咯(吲哚)里西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方法学是合成化学工作者最为关注的热点之一,不仅有机化学家可探求新反应、新试剂和新方法,而且药物学家可以进一步开展其药理学研究,为寻找新的先导化合物提供重要的依据。
近年来,本课题组致力于以资源丰富且廉价的氨基酸为手性源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研究,已成功地发展了一种基于廉价谷氨酸为手性源高选择性合成多用途多羟基五员酰亚胺R/S-13的不对称合成方法。本论文工作的旨在进一步探索实验室大量制备合成切块的工艺条件,并以此为出发点,研究其在多羟基吡咯(吲哚)里西啶生物碱类化合物不对称合成中的应用,主要由以下三部分内容构成:
第一部分工作在小组已建立小量合成多用途合成砌块(3S,4S,5S)-13的基础上,探索其C-2位立体选择性烯丙基化反应的方法,并以此为关键反应,开展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多羟基吡咯里西啶生物碱Hyacinthacine A1类化合物的多样性合成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两方面工作:
1.探索了路易斯酸催化条件下N,O-缩醛62与烯丙基硅试剂作用,在合成砌块13的C-2位高选择性进行烯丙基化反应。实现了一种BF3·Et2O催化N,O-缩醛62C-2位高选择性烯丙基化方法(dr值>99%.),并通过NOE确定烯丙基化产物的立体化学。
2.在实现多羟基合成砌块S-13 C-2位高选择性烯丙基化的基础上,探索了多羟基吡咯(吲哚)里西啶生物碱Hyacinthacine A1类分子5的全合成研究。建立了基于N,O-缩醛C-2位烯丙基化产物63合成5-epi-HyacinthacineA1合成方法,初步得到了粗品5-epi-Hyacinthacine A15。
第二部分工作基于多用途合成砌块(3S,4S,5S)-13,开展多羟基吲哚里西啶Swainsonine类生物碱的不对称合成方法学研究。主要探索了由合成砌块(3S,4S,5S)-13衍生的化合物150侧链的烯丙基化反应及其羰基的选择性还原反应,实现了基于烯丙基镁试剂与吡咯烷Weinreb酰胺151的羰基化反应,建立了大位阻还原剂对吡咯烷侧链酮羰基的高立体选择性还原方法,并以此为关键中间体,完成了具有重要生理活性吲哚里西啶Swainsonine类生物碱(+)-8a-epi-Swainsonine4的不对称合成。
本文第三部分在课题组已建立的多羟基13的高选择性合成基础上,详尽研究了(3S,4S,5S)-5-羟甲基3,4-二羟基酰亚胺亚胺(D-13)实验室放大工艺条件,探索出了一种适合于实验室制备20克级多用途合成砌块(D-13)优化条件,直接促使本小组完成了大闸蟹性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同时,该工作的完成,为本课题组进一步基于该合成砌块开展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诸如脑苷脂等复杂海洋天然产物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