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手性四氢异喹啉
动力学拆分
化学-酶法
多酶级联
去消旋化
摘要:
光学纯1,2,3,4-四氢异喹啉类化合物(THIQs),特别是1-取代THIQs,是重要的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药物以及天然生物碱中。近年来,利用氧化还原酶介导的生物催化法制备手性THIQs具有反应效率高、对映体选择性好、反应条件温和等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到目前为止,这些生物催化的氧化还原法只局限于1-烷基,苯基,苄基或者芳基取代的THIQs的不对称合成。对于羧基取代的THIQs,由于缺乏可用的氧化还原酶,未有相应生物催化合成方法的报道。本文以外消旋1,2,3,4-四氢异喹啉-1-羧酸(1-TIC)为模式底物,通过筛选成功获得具有高度对映体选择性的氧化还原酶,建立了动力学拆分、化学-酶法以及多酶级联去消旋化反应体系,为制备手性1,2,3,4-四氢异喹啉羧酸类化合物(TICs)提供了有效的合成方法。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氧化还原酶库的构建与筛选:根据模式底物的化学结构特点,利用基因探矿技术,构建了一个包含D-氨基酸氧化酶(DAAOs)、L-氨基酸氧化酶(LAAOs)、L-氨基酸脱氨酶(LAADs)、氨基酸脱氢酶(AADHs)以及L-哌啶酸氧化酶(LPOs)的酶库。通过PCR扩增或化学合成获得目标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转入*** BL21(DE3)进行异源表达。以化合物1-TIC为底物,从表达成功的42个重组酶中筛选获得4个具有高度(R)-对映体选择性的DAAOs,10个表现出(S)-对映体选择性的LPOs。2、化学-酶法去消旋化合成(S)-TICs:上述4个(R)-对映体选择性的酶中,来源于腐皮镰孢菌(F solani)M-0718的FsDAAO催化活力最高。利用该酶实现动力学拆分制备(S)-羧基取代THIQs,转化率达50%,ee值>99%。NMR和HRMS分析结果表明底物(R)-1-TIC的氧化脱氢产物为3,4-二氢异喹啉-1-羧酸。该化合物可被化学还原剂氨硼烷(NH3·BH3)转化为外消旋1-TIC。在此基础上,成功构建了“一锅法”FsDAAO-NH3·BH3化学-酶法去消旋化反应体系,将外消旋羧基取代THIQs转化成了(S)-对映体,转化率达98%以上,ee值>99%。在制备规模上进行的去消旋化反应,产率可达82%,ee值>99%,取得了较好的反应效果。3、多酶级联去消旋化合成(S)-TICs:以化合物3,4-二氢异喹啉-1-羧酸为底物,评估了一组△1-哌啶-2-羧酸/△1-吡咯烷-2-羧酸还原酶(DpkAs)的催化活力和对映体选择性。其中,来源于恶臭假单胞菌(***)KT2440的PpDpkA催化活力最高且具有高度(S)-对映体选择性。基于反应可行性及兼容性评估,成功耦合FsDAAO催化的对映体选择性氧化脱氢反应和PpDpk介导的不对称还原反应,构建了“一锅法”多酶级联去消旋化反应体系,将外消旋羧基取代的THIQs转化成了(S)-对映体,转化率及ee值均>99%。在制备规模上合成了(S)-1-TICs,产率达91%,ee值>99%,与化学-酶法去消旋化反应体系相比,合成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4、动力学拆分制备(R)-1-TICs: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了 *** BL21(DE3)中D-氨基酸脱氢酶的小亚基基因dadA,获得对(R)-1-TIC无催化活力的*** BL21(DE3)ΔdadA宿主细胞。重新表达了 LPOs并评估其对模式底物1-TIC的催化活力,其中来源于八胞裂殖酵母(***)yFS286的SoLPO催化活力最高且具有高度(S)-对映体选择性。利用该酶进行动力学拆分反应,底物1-TIC及其衍生物的转化率达50%,(R)-对映体的ee值>99%。进一步分析表明底物(S)-1-TIC的氧化脱氢产物为(S)-1,4-二氢异喹啉-1-羧酸,因而不适于建立去消旋化体系。在制备规模上合成了(R)-1-TICs,产率达40%,ee值>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