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γ-内酯
酶催化
底物谱
不对称合成
摘要:
内酯是一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化合物,作为次生代谢产物,与脂肪酸的分解代谢相关。得益于五元环结构的稳定性,γ-内酯成为自然界中最丰富的内酯之一。γ-内酯及其衍生物具备多种生物化学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及中间体合成。目前,合成γ-内酯常用的化学方法主要分为三类:1)自由基介导的环化反应;2)γ位羰基加氢还原生成γ-羟基羧酸的环化反应;3)环丁酮的Baeyer-Villiger反应。这些方法都依赖底物已活化位点(如双键、酮等),并且手性产物的合成需要相应的手性助剂。相对于化学合成方法的这些缺点,将可再生的脂肪酸一步转化成γ-内酯的酶催化反应是一种温和、绿色、高效的合成方法。
本课题组前期获得了能够以高活性、高区域和高对映选择性催化辛酸生成γ-辛内酯的P450BSβ-L78G/Q85F/F173S/G290I突变体。我们在此对该突变体进行底物谱的拓展研究。结果显示该突变体在温和的条件下不仅能够催化C6-C18脂肪酸,而且能够耐受带有各种官能团的羧酸,甚至是带有(杂)芳烃的羧酸,且表现出优秀的区域选择性和对映选择性。在此过程中,我们使用该突变体催化5 mmol壬酸,其反应结果与制备级反应(0.5 mmol)结果基本相同,展示了该突变体的可拓展性。随后,我们以纯化后的(S)-γ-壬内酯为原料,通过简单的化学方法进一步将其转化为具有相应手性的甲基化、1,4-二醇、大环内酯等有价值的γ-内酯衍生物,拓展了γ-内酯在天然产物合成、食品风味和药物合成等领域的应用。该酶催化反应可以将一些天然产物的合成步骤直接缩减到一步,大幅提高了相关天然产物的合成效率,表现出了卓越的原子经济性和步骤经济性。为了进一步地理解该突变体催化羧酸专一区域、对映选择性地生成γ-内酯的机理,我们获取了其与棕榈油酸复合物的晶体结构(PDB ID:8HKD)。我们发现,L78G、Q85F、G290I取代将导致棕榈油酸的Cγ被推向血红素的铁氧活性中心。其次,Cγ上的pro-(S)-H与铁氧中心的距离(2.6?(?))较pro-(R)-H与铁氧中心的距离(3.7(?))更近。
本课题拓展了P450BSβ-L78G/Q85F/F173S/G290I不对称合成γ-内酯的底物谱,并在后续衍生物合成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同时,该酶催化反应以可再生的脂肪酸为底物直接合成γ-内酯,减少了对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