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前诊断
额外标记染色体
遗传咨询
染色体微阵列
摘要:
目的探讨额外微小标记染色体(sSMC)在产前诊断中的检出、形成机制以及遗传咨询等,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10938例在绍兴市妇幼保健院产前诊断中心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产前诊断的病例,采用传统G显带、C显带等技术结合染色体微阵列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等分子检测明确sSMCs的组成、片段大小、嵌合等情况。结果共检出13例sSMC病例,嵌合型7例,产前诊断指征以21三体高风险为主,其次为高龄。根据sSMC的结构分,倒位重复结构8例、小环状结构3例、小染色体结构1例、复杂重排1例,分别为61.5%(8/13)、23.0%(3/13)、7.7%(1/13)和7.7%(1/13)。有8例孕妇进行染色体芯片检测,其中4例有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分别为5p12q11.1、11q23和22q11片段重复以及18p11.32p11.21、15q11.2q12片段2倍重复,均终止妊娠;1例15q11.2重复为临床意义不明,孕妇选择继续妊娠;3例未见拷贝数变异及大片段纯合,1例孕妇要求引产,其余2例继续妊娠。1例核型结合FISH检测诊断为i(Yp),sSMC两端包含SRY基因,孕妇选择引产。结论sSMC发生机制复杂,临床上需传统细胞核型检测结合CMA、FISH等分子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片段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组成、片段大小以及结合嵌合比例、UPD等综合因素考虑,可对产前诊断sSMC携带者的遗传咨询提供相对准确的评估,避免异常患儿的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