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虚拟现实技术
叙事性文学作品
沉浸式体验
具身性
摘要:
近年来,有关虚拟现实技术的话题热度在不断高涨。许多领域中都出现了关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例如医疗、教育、军事、建筑、游戏等。然而在文学领域,虚拟现实技术的相关研究却极少,其中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学作品结合的研究更是罕见。究其原因,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文学领域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学术或实践上的难题。这些难题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符号层如何用虚拟现实技术去处理、如何解决开放性与多样性解读的问题等。但是,不能因为这些难题的阻碍,就放弃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学实现媒介形式变革以及更多转变所提供的突破口。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虚拟现实技术会逐渐普及并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会改变人们的一些生活方式。未来人们对信息的获取或许会更依赖于虚拟现实技术。文学作为人学,不该回避这一未来,也不该回避虚拟现实技术能够为其提供的挑战与机遇。文学作品中,尤其是叙事性文学作品能够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而且这种结合会催生出一种具身性的沉浸式体验,对于叙事性文学作品来说,也是一种可贵的接受方式。从理论上看,这种沉浸式体验是跨媒介叙事理论的延伸,以玛丽-劳尔·瑞安为代表的学者都曾对其进行过探析。就叙事性文学作品本身的特性来说,其本身就容纳了虚拟世界,可以说是现成的虚拟现实技术想要营造出的环境内容。对于解读的多样性这个问题,虚拟现实技术对叙事性文学作品的呈现可以先从再现叙事性文学作品所刻画的虚拟世界着手,以一种获得大众认可的解读所呈现的样貌为例,向大众展现可供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下的具象化的文本世界。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结合可以帮助文学作品在大众中的普及与传播,特别是对于一些忙碌且阅读水平有限的读者来说,从虚拟现实记住中体验文学作品是一种更容易、更省时且更具有审美效果的体验方式。不仅在理论层面上,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结合是可能的,在实践层面上,二者的结合也已成为一种现实。现今已出现了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结合的实例。这些结合案例虽在各个方面都还尚显稚嫩,但仍证明了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学作品结合的可能性。例如VR与《哈姆雷特》结合生成的《与哈姆雷特同在》、VR与《尤利西斯》结合生成的《铭记乔伊斯》、改编自埃德加·爱伦·坡The Raven的The Raven VR、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VR戏剧《见见朱丽叶》《见见罗密欧》、基于席勒《强盗》的VR戏剧《强盗》等。基于以上研究现状,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结合后生成的沉浸式体验进行研究。在梳理新技术形式与文学的关系的基础上,厘清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学的关系,大致介绍现有的结合案例,简要论述可以把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沉浸式体验作为延伸的跨媒介叙事理论,进而以具体实例为基础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结合,探析虚拟现实技术对文学的意义,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与文学结合在技术、心理、文学领域中面临的难题。最后以对虚拟现实技术与人类思维方式关系的哲学思考作为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