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排放核算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MBR工艺
CASS工艺
碳排放强度
摘要: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作为城镇供排水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之一。基于排放因子法,对中国东南沿海某省会城市4座不同工艺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进行了碳排放核算,分析了不同工艺之间的碳排放特征和强度的差异。研究对象包括采用卡鲁塞尔氧化沟(OD)、厌氧-缺氧-好氧(A^(2)/O)、厌氧-缺氧-好氧与膜生物反应器结合(A^(2)/O+MBR)以及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结果表明,4座污水处理厂的碳排放总量和结构存在显著差异。A^(2)/O+MBR工艺因其高能耗和药剂使用导致碳排放强度最高,平均为0.403 kg CO_(2)-eq/m^(3);CASS工艺由于其周期性运行模式,N_(2)O排放占比显著,但其电力和药剂消耗有明显优势。OD和A^(2)/O工艺运行稳定,碳排放强度波动较小。研究发现,处理水量和进水TN浓度是影响碳排放强度的关键因素,其中,A^(2)/O+MBR工艺表现出显著的规模效应。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南方地区污水处理厂的碳削减对策,包括低碳规划、工艺选择、运行优化和因子本地化等方面。通过这些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推动污水处理向低碳高效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