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管道机器人
重构式
自调节装置
通过性分析
摘要:
城市排水管道是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是城市排污去垢的主要方式,但是城市排水管道常常发生堵塞。国内排水管道在发生堵塞时,常常采用人工清淤和疏通,而排水管道内充满污水和大量的有害气体,对管道清理工人的身体伤害极大,所以设计一种用于城市排水管道的检测、清淤和穿缆的管道机器人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排水管道机器人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各类管道机器人的技术特点,在充分结合课题要求和参考国内外相关的技术的情况下,提出了排水管道机器人的总体设计方案。管道机器人采用可重构模块化设计,各模块之间可以自由重构成不同的构型。模块间使用自调节装置连接,能适应不同管径的排水管道。由于管道机器人采用可重构式设计,其可以根据任务和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其构型。左右履带模块由完整的驱动装置、传动装置、行进装置和控制装置组成,可以作为单模块机器人实现对管道的检测功能。左右模块对接可以重构成双模块机器人,双模块机器人可以实现穿缆、检测功能。左右箱体可以通过自调节装置与中间箱体连接,形成三模块机器人,实现对管道的穿缆、检测和清淤功能。三模块机器人可以通过自调节装置实现±30°倾角的调节。管道机器人通过重构装置,可以对200 mm以上的排水管道进行不同的作业任务。针对管道机器人的实际使用环境,利用运动学和动力学相关知识对其进行详细分析。综合考虑机器人的行走所需满足的几个条件,包括机器人的地面压力、驱动力和阻力,以及机器人的拖缆力,论证机器人实现直线运动、转向运动、爬坡运动和在排水管道不发生倾覆的条件,使用MATLAB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分析得到机器人的动力学的动态特性,为管道机器人样机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论证机器人的极限行驶能力。提出了管道机器人履带与地面耦合系统的关系,建立了履带—土壤作用模型,介绍土壤的力学特征与机器人结构的关系。阐述关于土壤力学特性的公式,并简要介绍土壤特征参数的实验测量法和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柔性履带与土壤的耦合模型,系统全面的分析影响履带附着力的因素。根据了履带车辆的通过性评价标准,定义与机器人通过性相关的评价指标,为设计机器人的履带和验证机器人在排水管道的通过性提供依据。对管道机器人进行性能试验,测试管道机器人的极限行驶速度、转向能力、爬坡能力、越障能力和拖缆能力。通过实验验证排水管道机器人的本体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为后期的设计和改进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