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机器人动力学
模型学习
稀疏特征
优化算法
关节型机器人控制
摘要:
迄今为止,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仍然是科学界的热点问题。机器人控制方法能够直接受益于模型知识,达到任务所需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水平,降低控制系统负担。然而,多自由度机器人是一个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系统,其动力学中存在重力、惯性、科里奥利力、弹性变形和装配间隙等不确定性。而且,由于大多数机器人结构的复杂性和制造商提供信息的缺乏,无法直接获得相关信息和准确参数,导致建模精度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本文针对基于稀疏特征学习的机器人动力学建模方法行了深入研究,在物理结构和运动学相关先验信息缺失的情况下,突破动力学精确建模难题,并以学习模型为基础进行机器人控制方法的优化设计,为基于数据驱动的“建模-学习-控制”完整方案提供有效的技术途径。
本文首先基于动力学方程和雅可比矩阵分析将模型分类,研究了机器人静模型的建模方法。针对传统方法线性回归解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了基于核技巧的模型学习方法,并将结果作为参考继续进行深入挖掘。为了摆脱建模方法对物理结构和运动学参数的依赖,提出了基于稀疏范数优化的机器人重力模型学习算法,利用模型的基函数字典结构,结合稀疏优化方法,在机器人结构参数未知的前提下从运动样本数据中直接学习模型,消除因参数标定与装配引起的模型误差,提高建模精度。此外,引入交替方向乘子算法优化学习过程,提高了重力模型标定更新的速度。
研究了基于稀疏特征的机器人动模型建模方法。延续静模型建模思路,继续探索了方法在动模型建模中的可行性。分析了机器人动模型的过完备字典,发现动模型字典结构更加复杂,规模极大,超过通用求解器计算能力。针对此问题,设计了基于ADMM与重加权L1最小化技术相结合的定制求解器,减小动模型观测方程求解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解决了通用求解器由于数据“维度灾难”引发的求解困难。此外,使用连续可微摩擦模型学习机器人关节摩擦,解决机器人控制器开发中的摩擦模型设计问题,组成机器人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完整动力学模型。
研究了基于稀疏特征模型的机器人控制器设计方法。以机器人与人类共享工作空间的场景为例考虑了两个问题:一是机器人在独立工作时的安全控制,在既定轨迹内突然出现人或障碍物的情况下能否有效反应;二是在面向接触式的操作任务时对外力的适应性,操作人员能否轻松牵引拖动。采用稀疏特征学习模型为设计依据,提出了无运动学计算的前馈低增益控制和模型参考控制的优化设计方法,引入基于ARE的饱和增益增量优化,增强了机器人对扰动突变的反应能力,基于SMO对参考控制器优化,防止关节耦合作用产生的不良影响。提出的控制方法有助于提高机器人的安全性与物理交互的一致性,为场景中的人-机器人协作提供有效的控制方案。
在自主研发的七自由度关节型机器人平台上进行了相关实验验证。不同负载情况下的关节力矩预测实验验证了模型学习与更新方法的有效性,与其他动力学建模方案的对比实验展示了提出方法的优越性。基于学习模型前馈设计的低增益控制器实现了无外部传感器碰撞检测,在运行中保证机器人本体和操作人员的安全。基于学习模型设计的模型参考控制器实现了机器人零力控制和交互力跟随。以上实验有针对性地验证了稀疏特征学习建模方法的有效性,以及控制方法在任务中的实用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