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空间机器人
连续型机械臂
多体系统动力学
刚柔耦合
一体化控制
摘要:
空间机器人在燃料加注和在轨组装等复杂的空间任务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受到自由度与几何尺寸的限制,安装多连杆机械臂的传统空间机器人在非结构化环境中难以顺利执行任务,极易与目标发生刚性碰撞。由基座、太阳帆板和连续型机械臂组成的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其携带的连续型机械臂可以实现柔顺性操作,适用于非结构化环境。更重要的是,连续型机械臂与航天员之间的交互更加安全。显著的优点使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在辅助航天员舱外活动等方面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空间连续型机器人是高度耦合的多体动力学系统,包含刚性基座、柔性太阳帆板和大变形的连续型机械臂,在大范围刚体运动过程中伴随着柔性附件的弹性振动。针对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包含多种类型部件的特点,建立动力学模型并分析动力学特性显得尤为重要。动力学模型的强非线性和高耦合度为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控制系统设计带来挑战。另外,连续型机械臂的曲率是广义坐标的非线性函数,合理地处理其输入饱和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姿机动会引起连续型机械臂的摆动,为了实现高精度控制,综合考虑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姿与构型控制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因此,本文以空间连续型机器人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动力学建模与分析工作,在此基础上,针对基座位姿、太阳帆板变形与连续型机械臂构型的控制问题,提出一体化控制方法,旨在为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发展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本文主要工作概述如下:(1)针对由刚性、柔性和大变形模块组成的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建立了模块化动力学模型。将基座视为刚体,连续型机械臂等效为大变形梁,以模态叠加法计算太阳帆板的弹性变形。在此基础上,推导了系统的动能、弹性势能和广义力,采用约束方程描述邻接模块之间的运动学约束,基于第一类Lagrange方程建立了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此模型可用于分析基座位姿、太阳帆板弹性变形与连续型机械臂构型的动力学响应,反映了各类部件之间的动力学耦合,实验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可准确计算复杂驱动力下的连续型机械臂的构型和响应。(2)发现了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在特定条件下出现的拍现象,并通过理论推导分析了其产生机理。将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中的非独立坐标消去,推导关于独立坐标的动力学方程,并利用摄动法将其在平衡位置处线性化。基于只含有独立坐标的线性化动力学方程,分析了空间连续型机器人拍现象的产生机理。柔性部件的固有频率会显著影响能量在系统中的传递。当空间连续型机器人出现拍现象时,太阳帆板的振幅显著增大,传递到太阳帆板上的能量明显增多,这可能会造成结构损伤。针对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出一种系统参数设计流程,避免初始扰动引起的拍现象。(3)针对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姿机动与构型控制问题,提出含运动学约束的能量整形控制方法。将建立的Lagrange形式动力学模型转化为Hamilton形式,从能量的角度对空间连续型机器人的位姿与构型进行控制设计。通过能量整形使系统的Hamilton函数在期望的位姿与构型处取最小值,同时对系统的广义约束力进行整形,阻尼注入用于调整系统阻尼。建立非线性干扰观测器估计外界干扰,并进行干扰补偿设计。提出的控制方法可以使空间连续型机器人机动到期望的位置和姿态,同时控制连续型机械臂变形至期望的构型,并且易于调整系统的动态性能。(4)针对输入饱和约束下的空间连续型机器人一体化最优控制问题,提出基于混合互补理论的求解方法。采用两个观测器分别估计模态坐标和外界干扰,基于瞬时最优控制理论,结合包含观测器的增广动力学模型,建立了输入饱和约束下的空间连续型机器人一体化控制方程。通过引入参数变量和非线性互补函数,将输入饱和约束下的一体化最优控制问题转化为混合互补问题求解。提出的方法有效实现了空间连续型机器人轨迹-姿态-构型-振动的一体化控制,当部分驱动器达到饱和后,所需的驱动力增量被分配到未达到饱和的驱动器,可实现高精度控制,且严格满足输入饱和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