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机器人
竞赛
校本课程
摘要:
近几年,国内外机器人竞赛、电脑制作活动、科技创新大赛等赛事逐渐受到社会重视,这些竞赛当中,都有与机器人相关的比赛项目。人们对机器人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究其原因,除了优异的机器人竞赛成绩对学生升学有帮助外,更主要的,机器人教育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的有效途径,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等科学素养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机器人教育在我国众多学校逐步扩展之际,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在学校教学方面,机器人教学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全国缺乏统一的教材和课程标准,同时也缺少客观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同时在学生学习方面,由于机器人课程为非高考科目,所以很多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重赛轻学现象普遍。笔者所在的中学已开展机器人教育多年,除以上普遍存在的几点问题外,还存在以下几点亟待解决:1.缺少统编教材,目前我校主要以机器人竞赛规则和软件说明书为蓝本进行教学,教师教学随意性较大;2.学生活动时间严重不足;3.硬件设备不足。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四点工作:1.提出了基于机器人竞赛项目的普通高中机器人教学模式。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竞赛项目中遇到的问题,在完成具体的机器人竞赛项目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多渠道搜集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自主参与到小组分工,查找、整理资料,实际操作中,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着引导者、答疑者的角色。2.编写了针对普通高中的《初识机器人》校本教材。笔者以WRO太空挑战赛为例,全书共20节,以项目教学法为主要手段,以小组合作探究为活动主要开展方式。教材依据太空挑战赛中激活通信、集合队员、解救MSL机器人、将卫星发射到轨道中、取回岩石样本、保证能源供应和启动发射七个任务,由易到难划分章节,教材中的每节课提供了基础案例和拓展延伸,学生可以模仿案例进行编程和搭建,也可以参考案例进行自主创新。3.基于机器人竞赛项目学习理论,开展了为期6年的教学实践。笔者2014年至今,一直负责开展创新机器人社团活动,每学年开学初从高一新生中遴选30名社员,每周安排2课时开展活动。笔者带队参加了陕西省第十六届青少年机器人竞赛、陕西省第十九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项目竞赛、榆林市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知识产权杯”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和榆林市首届中小学生机器人竞赛,不同的机器人竞赛项目始终贯穿于机器人教学过程中。4.提出了“过程+形成+终结”的课程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每个表现都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笔者每节课为每个小组都设计了社团活动记录表和社团活动评价表,评价表中包括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评价三个部分;终结性评价主要以社团内部机器人竞赛选拔赛和参加省、市、区机器人竞赛的成绩为主要评价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机器人竞赛项目的普通高中机器人教学模式为普通高中开展机器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思路;开发的《初识机器人》校本教材为解决大部分地区无机器人统编教材的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设计的课程评价体系,对机器人教学效果难以评价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实践表明,以上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