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变功率激光
慢波结构
组合加工
激光仿真
水膜辅助
摘要:
慢波结构是行波管放大器的核心零件,基体材料为弥散无氧铜、其刚性差、质地软、不易加工,且零件本身具有结构微细复杂、深宽比大、加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微铣削加工是慢波结构制备的常用手段,但加工周期长且刀具易磨损,故常由于多次换刀引入误差。本文提出水膜辅助纳秒激光—微铣削组合加工方法,既可以解决微铣削过程多次换刀引入的加工误差问题,又可以解决单纯激光加工过程产生大量热影响区和重铸层,旨在制备得到满足要求的慢波结构,本文开展以下几点研究。
建立一个兼顾多种力效应、相变及熔池流动的弥散无氧铜激光加工二维仿真模型,研究激光加工参数对弥散无氧铜烧蚀深度和烧蚀形貌演变过程的影响规律,以便合理预测特定参数下产生的热影响区尺寸;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激光加工弥散无氧铜热应力的三维模型,利用热应力预测热裂纹宽度,将实际加工中的激光烧蚀宽度限制至90μm内。
采用响应曲面法构建激光加工参数与烧蚀响应之间的数学关系,可预测特定蚀除深度所需的激光加工参数,同时,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小功率激光有助于修饰形貌提升加工质量,大功率激光有助于提升材料去除率,设计变功率激光粗加工慢波结构提升深度一致性且减少侧壁凸起。此外,检测加工后工件表面喷溅物的元素含量,发现Al2O3颗粒影响喷溅物排出,并且激光功率越大,喷溅物的尺寸越大,甚至团聚成结。为减少喷溅物及重铸层,搭建水膜辅助硬件平台,采用水膜辅助激光加工慢波结构,凹槽截面形状从单功率激光加工的V形、变功率激光加工的梯形改进至水膜辅助激光加工的U形,基本去除重熔物和喷溅物,去除率可达75%以上。
首先利用正交CCD辅助,优化对刀工艺实现前后两种加工轨迹的重合。在此基础上,采用微铣削加工与组合加工两种方式加工4mm直槽、15周期慢波结构,对比铣削力大小。最后,采用单把刀具加工全周期慢波结构,槽底粗糙度<30nm,尺寸精度<±1μm,侧壁垂直度>89.1°均满足加工要求。相较于课题组前期纯微铣削加工所需刀具7把,激光辅助微铣削加工所需刀具3把,本文水膜辅助激光-微铣削加工耗费刀具仅为1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