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窄带隙二维材料
黑磷
光电探测器
双极性
能带调控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低功耗的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在遥感成像、光通信、军事侦察、无人驾驶等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虽然以硅基材料为代表的商用光电探测器具有成熟的工艺制程,但受限于结构特性,其在微型化、宽光谱、多功能应用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二维材料具有的低维结构、多物理性质以及强光-物质相互作用等优势,为新型宽光谱光电探测器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例如,基于石墨烯的光电探测器可实现可见光到远红外的超宽光谱探测以及超快的响应速度,但石墨烯零带隙的特点限制了光电探测器的光响应度和光电导增益性能。在众多的二维材料中,窄带隙黑磷(black phosphorus,BP)半导体具有可调的带隙、高载流子迁移率、双极性导电特性,为开发高性能的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提供了基础,同时为功能集成的光电器件提供了更多的调控维度。本论文聚焦窄带隙的BP半导体,研究了非对称接触策略在BP半导体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上的应用,并深入探索了非对称BP器件实现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的物理机制;从双极性特征出发进一步发展了调控BP双极性的新方法,利用静电掺杂构建pn同质结器件,系统研究了所制备的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的光电性能,进一步优化了器件的光伏特性,为在栅极调控下设计多样化的能带结构提供了基础;最后在双栅BP同质结中研究了栅压依赖的可重构正负光伏响应,并对其在宽光谱感算一体卷积图像处理上的应用进行了探索。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二维BP半导体的光电探测与器件功能集成展开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
1.非对称接触诱导的BP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基于能带结构的对准关系,本文设计了具有非对称接触结构的铬/黑磷/二碲化钨(Chromium/black phosphorus/Tungsten ditelluride,Cr/BP/WTe2)器件,选用二维半金属WTe2与BP实现欧姆接触,采用常规金属Cr与BP实现肖特基接触,通过在BP沟道中构建强的单向内建电场,实现了一种覆盖可见光到红外光谱的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在532 nm和1550 nm的零偏压照射下,器件的响应度分别为~283和~193 mA W-1,相应的比探测率为~2.3×1011和~1.2×1011 Jones。结果表明,设计良好的能带结构可以在窄带隙二维材料上构建较好的肖特基和欧姆接触,通过肖特基势垒诱导的光伏效应和BP固有的光热电效应的共同光响应机制,实现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
2.基于面内BP同质结的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器。为进一步优化光电探测器的光伏特性,发展了BP双极性调控的新方法,通过热蒸发铝和自然氧化的方法在BP纳米片上制备可控厚度的氧化铝覆盖层,利用双栅结构的静电掺杂分别进行电子和空穴掺杂,在器件中构筑出具有强内建电场的pn结,以驱动光生电子-空穴对的自发分离,实现了覆盖可见光到红外光谱的自驱动宽光谱光电探测。该器件对532和1550 nm激光的响应度分别可达~226和~153 mA W-1,在零偏置电压下的比探测率分别为~7.6×1010和~5.1×1010 Jones。多种波长下,器件在变功率的光电响应中呈现出恒定的光响应度和接近于1的拟合幂指数,证实了器件的光响应机制来源于光伏效应。
3.基于BP同质结的宽光谱可重构光伏探测和感算一体图像处理。理论仿真和电学试验证实,通过调控栅极电场可在双栅BP器件中实现连续的能带耦合,从而构建可重构的pn同质结,器件在宽光谱探测中表现出与栅压线性依赖的正负光伏特性,使得光响应度变化可以对应神经网络中卷积计算过程的权重更新,从而可在传感器端实现涵盖红外波段的宽光谱卷积运算。在应用中,器件可实现对高光谱遥感图像的锐化和边缘增强等滤波功能。此外,在宽光谱的数字图像识别分类任务中,识别准确率在经过5个训练周期即可达到~100%。本工作证实了双栅BP同质结器件可作为宽光谱感算一体原型图像传感器,通过更新栅极电场实现图像感知和卷积计算的功能集成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