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羊踯躅
指纹图谱
质量标志物
化学模式识别
网络药理学
摘要:
目的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HPLC-ELSD)和网络药理学筛选羊踯躅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s, Q-marker),比较羊踯躅不同部位、不同花期、不同产地Q-marker含量,挖掘羊踯躅潜在药用价值并推测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HPLC-ELSD建立羊踯躅指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 OPLS-DA),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药理作用-功效”网络图,并进行疾病预测,筛选羊踯躅的Q-marker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本研究建立了11批羊踯躅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标定10个共有峰,经分析得到4个差异性成分,预测闹羊花毒素-Ⅲ、闹羊花毒素-Ⅱ、金丝桃苷、槲皮苷为羊踯躅的Q-marker候选成分并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涉及84个靶点蛋白,包括ATK1、TNF、INS等,作用于159条信号通路,对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存在潜在治疗作用。成分含量测定结果显示羊踯躅以盛开期花入药可能具有更好的疗效,并以S10产地最优。结论 通过化学模式识别、指纹图谱及网络药理学预测了羊踯躅的Q-marker,证明羊踯躅可通过多靶点、多途径治疗疾病,为完善建立羊踯躅质量控制标准及其对疾病治疗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