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海上风能发电
潮流能发电
数值模拟
多能复合
液压传动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全球能源需求逐渐增加,面对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和地区纷纷加快能源结构转型,将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作为发展重点,迈入低碳能源时代。采用多能复合发电方式比依赖单一能源方式在分布式能源中更为可靠,因为再生能源发电本质上具有随机性,减少了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力供应的不确定性和间歇性。在分布式能源中采取多能复合发电方式比依赖单一能源方式更为可靠。在众多可再生能源中,海洋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巨大、应用前景广阔,为提高单位海域能量利用率,综合利用多种海洋能发电以增大发电量、提升发电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因此,本文以海上风能和潮流能为例,以海上风能和潮流能复合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围绕风能捕获装置、潮流能捕获装置和复合液压传动系统等关键技术问题,分别对风能捕获装置中螺旋型垂直风力机气动性能、潮流能捕获装置中组合式潮流能水轮机水动力性能和自启性及基于液压传动的复合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特性和不同工作环境下系统运行策略开展了深入研究。首先,针对复合发电系统中的能量捕获装置和液压系统中主要元件分别分析其数学模型及基本理论。阐述了风速数学模型以及三种求解风力机气动性能的基本理论,着重对CFD数值模拟仿真中的控制方程、求解方法和湍流模型的选择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进行引述;对水轮机工作时进行受力分析,阐述了潮流流速模型并对比分析了两种适用于水轮机的求解方法,选择高精度CFD模拟方法对后文设计的组合式水轮机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探究了复合发电系统液压传动回路中的主要液压元件数学模型。然后,提出一种螺旋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分析螺旋式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的气动性能,并对其风轮部分展开结构参数优化的研究。风轮作为风力机械捕获风能的载体,直接影响风力机的受力和风能利用率,基于ANSYS Fluent平台,对形成的螺旋式风轮中的主要结构参数分别进行二维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以改善垂直轴风力机的气动特性,对直叶片式垂直轴风力机的风轮进行一定角度的扭曲。对风力发电机的叶片数、弦长等参数和气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究;对风轮转速、风速和能量捕获效率在不同风场环境下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从而实现风能捕获装置中风力机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揭示了风轮高径比结构参数对风能利用率的影响规律。其次,设计了一种外轮为三个螺旋型升力叶片、内轮为上下呈90°错位布置的二级S型阻力叶片组合形成的组合式潮流能水轮机,使其结构在理论上兼具升力型水轮机和阻力型水轮机的特性,基于ANSYSFluent平台,应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其开展一系列的三维水动力学仿真分析。探究所提出的内外径比、高度比无量纲化结构参数与能量捕获效率之间的规律,通过得到的最佳结构参数对组合式潮流能水轮机进行优化;在多个流场参数环境下对比分析了组合式叶轮及螺旋型叶轮的水动力性能;通过改变升力型叶轮的螺旋扭角参数,设置了多组仿真对照试验,并与组合式叶轮进行相应的数值仿真来对比结果,同时将水动力仿真结果进行后处理展示以更直观的对流场状态进行对比,揭示了升力型叶轮螺旋扭角与阻力型叶轮对组合式叶轮受力及自启性的机理。最后,探讨了海上多能耦合方式的机理,采用基于液压传动的形式将多种能量转化为液压能并在发电机前端汇流,以海上风能与潮流能为例,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不同工作环境下的海上风能与潮流能复合发电液压传动系统方案及运行策略,实现海上风能与潮流能子系统独立运行方式和海上风能与潮流能复合运行方式针对不同工况进行切换。系,统输入端风速和潮流流速模拟模型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建立,风能和潮流能捕获装置模拟模型在AMESim平台上建立,根据优化后的螺旋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和组合式潮流能水轮机结构参数建立。分别对海上风能独立发电模式、潮流能源独立发电模式和两种海洋能复合发电模式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相较一般的海上风能和潮流能一直进行独立发电后再集成的方案,本文设计的复合发电液压传动系统方案应对不同资源环境系统输出端效率更高,液压马达输出功率曲线更加平滑,发电量更加稳定,可为多能源耦合发电提供一种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