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联体泵马达
液压系统
流动传热特性
壁面油膜
摘要:
随着静液驱动技术的日益发展,联体泵马达以其结构紧凑、功率密度高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联体泵马达工作过程中,由于高温油液泄漏与搅油生热,同时受布置空间尺寸的限制以及转向频繁等因素影响,易产生内部油液温度急剧升高问题,严重时造成设备损坏,因此当外流场油液温度超过限定值时,需强制注入冷油进行降温,同时避免因注入过量冷油造成泵马达效率降低。而长期以来,对联体泵马达外流场油液的流动传热特性关注较少,目前在相关工程设计中还是凭借经验,很大程度上存在盲目性。研究泵马达壳体内油液流动传热特性,对降低泵马达内油液温度,建立精确的热点分布模型,实现低流量冷却冲洗优化方案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论文首先设计并搭建了温度和流量稳定可调的实验系统;基于真实泵马达结构,设计加工了泵马达实验样机,用于模拟泵马达油液的真实状态;其次进行了热力学计算,确定各设备型号参数;之后基于红外热像仪测温方法和高速摄像机拍摄方法,对外流场油液温度分布及流场特性进行深入地探究,有助于揭示局部热点分布及形成规律,为优化泵马达低流量冲洗冷却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主要结果如下:
(1)通过分析得出真实样机实验存在的不足,设计并加工了用于低压实验条件下的泵马达试验样机,采用强制注入热油,从固定可调的摩擦副间隙中流出至壳体内,并采用0°斜盘、柱塞滑靴组件与主轴共转等方式,避免柱塞轴向运动产生高压油液,较为准确地模拟了泵马达外流场油液的真实状态。
(2)结合泵马达实验样机,对供油系统进行热力学计算,获得不同转速、温度、流量等参数对热力学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注油流量一定时,注入热油与注入冷油的温差越大,加热棒与水冷机的功率越大;当注油温差一定时,注热油流量越大,或注冷油流量越大,加热棒的功率越大,水冷机的功率与注冷油流量无关,与注热油流量成正相关;最终确定选用8根3kW的电热棒与1台25kW的水冷机。
(3)通过对比泵马达壳体不同区域的温度分布图,得出各区域油液最高温度变化图与各温度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图,分析了不同工况参数对油液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速、注热油流量与壳体内油液的最高温度成正相关,且最高温度越高,高温区域面积占总面积的比重越大。而注冷油流量对油液的最高温度的影响则相反,冷油对马达侧顶面区域油液的冷却效果相较其他区域更为明显。注油温度对油液温度的影响一致,注热油或冷油温度增大,皆会造成泵马达壳体内油液温度的增大,且对顶面区域油液温度的影响明显大于侧面区域。结合泵侧外流场油液流动图像,分析了壁面油膜对壳体对流换热特性的影响,并为将来流动特性的可视化分析提供指导性建议。
(4)通过对比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从壁面温度分布与管路温度评价指标两方面,验证了原型实验样机简化模型的合理性。结果表明,高温区域集中在泵侧配流副油液泄漏区域,低温区域集中在马达侧配流盘附近区域,整体上泵侧温度略高于马达侧温度。结合评价指标,可知模拟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证明了实验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