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模具钢
电火花加工
白亮层
表面损伤
喷丸
摘要:
电火花加工是模具制造中常用的手段之一,但其热加工特性导致模具材料表面完整性损伤,进而影响其服役性能(特别是压铸模的早期龟裂),降低模具服役寿命,另外一方面也给模具制造增加了额外的工序,增加了制造成本和周期。这些不良影响需要后续处理来消除。因此,本文首先采用不同的电火花加工参数制备H13钢试样,研究其表面完整性及损伤行为,然后采用热处理和喷丸方式探究其对损伤的消除效果;其次采用电火花精加工参数制备热疲劳试样,研究电火花加工对H13钢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再利用喷丸方式处理电火花加工后的热疲劳试样,研究喷丸对其损伤消除效果。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电火花制备的H13钢表面呈现陨石坑、颗粒球、微裂纹、孔洞等现象,表面完整性较差。截面形貌可分为白亮层、热影响区、回火区和未影响区。白亮层存在等轴晶、等轴柱状晶、柱状树枝晶、树枝晶等晶系,是典型的非平衡凝固特征。在电火花加工过程中发生了碳元素扩散和重新合金化,白亮层显微组织是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和一些碳化物。熔融材料在凝固过程中发生了相变和收缩,使得白亮层产生了高的拉伸应力,白亮层形成时有两个凝固起点。电火花粗加工H13钢白亮层最高硬度为647.3 HV0.1,精加工H13钢白亮层最高硬度为506.0 HV0.1。电火花粗加工H13钢冲击功为154 J,相比于传统磨削下降了35.56%,显著降低了H13钢韧性,主要以表面损伤作为断裂起点而引发脆性断裂,随后扩展到纤维韧性断裂区。(2)电火花粗加工H13钢经回火后白亮层特征并没有发生变化,依旧表现出凝固组织特征,并析出了大量新碳化物。回火之后白亮层残余拉应力得到消除,硬度增大(最高硬度为813.3 HV0.1)。回火处理并未改变电火花粗加工H13钢的冲击韧性,冲击功保持同一水平,断裂机制也未发生改变。(3)经过不同喷丸强度处理后,电火花加工H13钢表面平整性提高,粗糙度下降,白亮层有起皮的情况。随着喷丸强度的增加,白亮层越来越薄,有被打掉出现基体裸露的现象。喷丸后白亮层的物相并没有发生变化。随着喷丸强度的增大,白亮层中残余奥氏体减少。经过喷丸处理后,材料表面由残余拉应力转变为残余压应力,最高压应力达-775.5 MPa。喷丸后白亮层硬度大大增加,最高硬度达988.0 HV0.1。由于喷丸并没有完全去除掉白亮层,又加上喷丸损伤,冲击功并没有发生改变,断裂的形式也未发生变化。(4)热疲劳试验中,电火花精加工H13钢由于表面完整性较差导致热疲劳损伤加重,热疲劳循坏600次视为疲劳裂纹萌生期,900次视为裂纹快速扩展期,1500次损伤程度最大。喷丸处理提高了表面硬度并在表面引入残余压应力,阻碍了疲劳裂纹的萌生和扩展,热疲劳性能大大增加。0.28 mm A喷丸强度的修复提高能力最强,总损伤因子比磨削加工还好。电火花处理并未对热疲劳裂纹开裂裂纹和截面组织造成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