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机械瓣置换术
心房纤颤左房
声学定量
摘要:
背景 风湿性心瓣膜病(风心病)是我国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二尖瓣狭窄(MS)患者易伴发心房纤颤(AF),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AF是临床上最复杂的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关于AF的治疗有了很大的发展,其中除了对一些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改进(如采用经静脉直流电复律)外,消融术和外科“迷宫”手术的出现为根治AF带来了希望,仿外科“迷宫术”的改良射频迷宫消融术1年内的转律成功率达81~100%。尽管如此,迄今尚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彻底治疗AF。AF的两个最重要特征是心房的电重构和结构重构,细胞内钙超载可能是介导两者的最主要因素。风心病MS患者的左房增大,而左房及其压力的增大可以促进电重构的发生:电重构则可以使AF的易感性增高。风心病AF患者心房局部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通过间质细胞ER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途径促进心房纤维化,同时AF时冠脉储备减少,导致产生心房间质纤维化、心房肌细胞排列紊乱及异常超微结构等重要病理改变。风心病AF者其线粒体、肌原纤维及闰盘的形态和结构均与无AF者存在显著差异;这是结构重构的重要病理基础。有人认为AF和其他房性心律失常一样也产生特征性的与实验中心动过速所致心肌病类似的心房心肌病,导致左房增大,左房增大则又促进电重构的发生,使AF的易感性增高,产生“恶性循环”。临床治疗的意义在于打断这种“恶性循环”。由于左房增大在这个“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而风心病MS患者左房增大明显,所以其左房流体力学环境较正常人可能发生相当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否就是风心病MS患者极易伴发AF的重要因素尚不清楚。同时机械应力及相应的细胞信号转导链是国外备受关注的心血管研究方向。机械应力被认为在心脏病发病机制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因此对风心病MS患者进行左房流体力学环境的研究十分重要,可能揭示AF产生和持续的重要因素。本实验的第一、二部分拟通过对风心病MS患者与正常健康人之间,以及风心病MS患者二尖瓣机械瓣置换(MVR)术前、术后的左房流体力学环境进行对比研究,从左房流体力学环境参数中揭示可能诱发和维持AF的因素,对临床开拓及选择有效的AF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目前无创性心血管成像技术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超声心动图和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