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智能
思政课
精准教学
技术基础
伦理反思
摘要:
以个性化学习系统、常态化检测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为典型特征的人工智能正深度参与高校思政课教学全过程,为破解思政课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问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实践土壤。但随着智能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多维度渗透和工具理性思维的介入,也带来了消解师生关系、湮没社会共识、侵犯隐私权等潜在风险。对此,急需从情感、效用和价值三个维度入手,既以情感人,营造情感共鸣的关爱氛围;也要以道驭术,坚守社会共同体身份;同时也以法为界,明确人工智能赋能的可为限度,力争在享受技术“红利”为思政课教学带来新契机的同时,精准掌握技术—伦理的平衡点,推动技术向善至美,实现智能技术与精准思政教学的时代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