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轮轨接触
热机耦合
踏面裂纹
应力强度因子
有限元法
摘要:
随着我国铁路事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列车轴重越来越大,运行速度也越来越高。钢轨生产或使用过程中造成的微小缺陷,极易由于巨大的轮轨接触力的反复作用而形成微裂纹,微裂纹逐渐扩展将发展为剥离掉块,重者则可能发展为钢轨折断。本文以轮轨滚滑接触理论、热传导理论和断裂力学为基础,对轨头踏面裂纹在车轮滚滑情况下的扩展特性进行了如下研究:首先,使用SolidWorks建立了与实际轮轨尺寸相同的三维轮轨接触几何模型,建立了纯机械荷载作用下的三维轮轨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模拟了车轮以5m/s的速度制动时的轮轨接触关系,选用有限滑移公式进行接触应力的计算,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钢轨轨头的应力场分布,从整个应力分布来看,最大Mises应力在轨头中线靠近工作边的位置,轨头应力分布呈椭圆形状。其次,建立了带三维裂纹的轮轨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在轨头上表面定义裂纹,以模拟踏面裂纹的扩展,仅考虑机械荷载作用下,使用M-积分计算了各种工况下的应力强度因子,分析了轴重、轮轨摩擦因子、裂纹面与钢轨顶面夹角和裂纹深度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四个参量中,裂尖应力强度因子对轮轨间摩擦系数最为敏感,其次是裂纹面与钢轨顶面夹角。建立了热机耦合作用下的轮轨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通过赋予轮轨材料温度参数,考虑了轮轨间的摩擦生热、热传导以及与外界的换热作用,然后在模型中引入钢轨踏面裂纹,计算了轨头的应力场和温度场分布;并基于M-积分方法计算了多种因素变化下的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结果表明:热机耦合作用下的钢轨表层最大Mises应力比纯机械荷载作用下的值要大3%,热机耦合作用下裂尖应力强度因子普遍低于纯机械力作用下的值,说明因为温度荷载的作用使得钢轨踏面裂纹扩展速率降低。通过对列车车轮施加角速度,建立了热机耦合作用下的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并计算了列车以100 km/h速度运行时钢轨的应力场和温度场,结果表明:钢轨轨头内部最大Mises应力一直出现在车轮滚过位置的后方,因为滚动接触下剪切应力向后作用,接触斑后方受压,接触斑前方受拉,剪切应力的挤压和接触压力的叠加作用使得接触斑后方的应力很大。接触斑温度最高可达到377℃,也较热机耦合作用下滑动接触产生的最高温度略高。最后,建立带三维裂纹的轮轨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考虑热机耦合作用下,分析了轴重、轮轨摩擦因子、裂纹面与钢轨顶面夹角和裂纹深度对裂尖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对于等效塑性变形较大的情况,分别计算了三个方向的裂尖位移CTOD、CTSD和CTD,结果表明:不同轴重下裂纹的扩展模式保持以撕开型为主的状态几乎没有变化;而伴随着轮轨摩擦因子的变化,裂纹的扩展模式随之变化;深度变化对撕开型为主的扩展模式也没有产生较大影响;随着裂纹面与轨顶面夹角的变化,剪切型和撕开型扩展模式占主导,张开型扩展模式较弱的状况也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