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名义间隙
内侧距
稳态接触
动力学性能
动态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车辆系统动力学中的轮轨关系变得更重要,其中,轮对名义间隙,是由轨距、轮对内侧距、轮缘厚度等轮轨技术参数而决定的轮轨间接触的缝隙,其大小会通过轨道不平顺对车辆产生影响,在保持轨距、轮缘厚度等参数不变条件下,单纯改变轮对内侧距来进行研究存在不足,其一轮对内侧距的改变必然导致等效锥度随之改变,其二轮轨接触几何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本文采用设计踏面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本文通过设计不同轮轨间隙的车轮踏面,并建立车辆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轮轨稳态接触、临界速度和曲线通过性能计算,以及轮轨直线、曲线动态接触等计算,综合分析轮轨间隙对车辆动态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轮轨间隙为6.5mm时,锥形踏面等效锥度未能随其横移量的变化而改变,因此过早发生轮缘接触;而磨耗型踏面,轮轨间隙为9.5mm时,轮轨接触分布均匀,可避免过早发生轮缘接触现象。轮轨间隙较大时,临界速度明显提高,曲线通过性能较好,在此方面轮轨间隙对锥形踏面的影响更明显。在直线运行时,轮对横移量、接触压力密度和接触摩擦功等动态接触性能指标相差不大;但在通过曲线时,上述指标差异明显,轮轨间隙较大有利于降低轮缘接触的次数,降低轮轨间磨耗和损坏。当车轮踏面设计间隙为8.0mm时,进一步分析表明,各项指标介于6.5mm和9.5mm之间,但更为靠近9.5mm的结果。
因此,综合分析各项结果,可以看出,轮轨间隙过小,会导致过早的发生轮缘接触,降低其临界速度;而轮轨间隙的增大,可以使得轮轨接触分布更均匀,临界速度高,曲线通过性能较好,并且在轨道不平顺作用下运行时,有利于降低轮缘接触次数,以及降低磨耗和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