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轮轨接触状态
测力轮对
粒子滤波
无线检测
摘要:
轮轨接触状态的测量是车辆动力学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环节,对于车辆动力性能研究、脱轨机理研究、轮轨接触状态研究及列车运行安全监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轮轨作用力的测量在精度和速度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测力轮对方法是以轮对作为检测轮轨力的传感器,通过测量轮对特定位置的应变实现轮轨力的连续检测,是目前最准确、最直接的轮轨力测量技术。由于车辆在运行过程中,轮对受到轨道时变、非平稳的作用力影响产生应变,这种应变又被轮对转动所调制,因此测力轮对的测量精度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贴片工艺、车轮均匀性、车辆速度(车轮转速)、轮轨力作用点位置变化及其它一些干扰因素,所以需要对车轮辐板应变测力轮对技术的测量理论和数据处理方法做更深入的研究。 论文综述了测力轮对的发展历程和目前国际国内测力轮对的发展现状,分析了轮轨载荷作用下轮对辐板和车轴的应力分布,提出了适用性较强的测力轮对测量模型及其对应的计算方法,并研制了基于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的无线测力轮对检测系统。其主要内容与成果如下: 1、提出以轮对整体为检测对象的轮轨力测量模型 在车辆动力学试验中广泛使用的测力轮对技术,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在轮轨力连续测量中仍存在欠缺之处。目前的国标方案基于两个前提:1、轮对辐板上能找到只含一次谐波输出的组桥半径;2、轮对辐板上能找到横向力和垂向力输出没有交叉干扰的组桥半径。这些对于现在大部分轮对(特别是动车组直辐板轮对)很难完全做到,并且,国标方案认为轮对沿名义滚动圆滚动,没有考虑作用点位置变化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测量存在较大误差。 论文在对目前列车轮对进行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轮对辐板和车轴在横向力、垂向力和作用点位置变化作用下产生应变的分布规律,采用在同一半径(辐板)和同一截面位置(车轴)布置多个应变片组合来消除对应的干扰谐波。以车轮为测量对象的方案在组桥方式上易于实现,但是针对目前常用的高速动车组的直辐板轮对,不易在直辐板上找到适合的半径适合其假设条件。以轮对为测量对象的检测方法理论上适用所有型号的测力轮对,但其具体应用还要考虑具体型号轮对的安装方式的客观条件。 2、提出基于现代信号理论的测力轮对轮轨接触作用力估计方法 根据经验可知,在车辆正常平稳行驶阶段的任意较短时间内,导致轮对应变桥输出改变的作用因素的状态变量(包括横向力、垂向力、作用点位置和轮对旋转角度)在时间上存在一定的延续性。也就是说,在正常行驶状态下,只要保证采样时间足够短,则可以认为当前状态是在前一时刻状态基础上作出微小改变,这就导出了作用状态变量横向力、垂向力、作用点位置和轮对旋转角度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和递推关系。 论文通过研究的轮轨接触状态的变化特点,建立了测力轮对检测系统关于时间的递推模型,并讨论了各种条件下各种粒子滤波类算法对测力轮对模型的适用性。 3、研制了基于精密时间测量技术的无线测力轮对检测系统 基于精密时间测量的应变检测技术不同于常规的惠斯通电桥测量方法,通过测量应变片对精密电容的充放电时间计算应变值,具有高稳定性、较小增益误差和低功耗的特点。论文针对测力轮对的实际应用需要,研制了无线测力轮对应变采集方案,并通过测试试验对检测系统进行了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