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重载列车
纵向冲动
轮轨接触
牵引制动
动力学性能
摘要:
开行长编组、大轴重列车已经成为提高铁路货运能力的有效手段,但在提高运输能力的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特别是在不同纵断面下纵向冲动作用对轮轨作用力及轮轨接触状态的影响更加明显,严重时影响机车牵引及制动性能的稳定发挥,恶化机车运行状态。鉴于此,开展了不同纵断面线路对列车纵向冲动作用、机车动力学性能及轮轨接触状态行为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论文首先基于列车纵向动力学理论与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UM,建立1+1长大编组重载列车一/三维混合动力学模型,并与实测列车纵向动力学性能、机车轮轨动力作用数据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为后续动力学仿真奠定基础。
其次,分析了纵向冲动作用在机车悬挂系统传递过程,以牵引及电制动状态通过三种不同纵断面为例,揭示了纵向冲动作用主要通过车钩、车体向牵引拉杆、轴箱拉杆传递,在此过程中,车钩力动态波动会有较大衰减,主要是低频车钩力得到了有效传递;车钩纵向力分别是前牵引拉杆、单轴箱拉杆纵向力的2倍、12倍左右,少许纵向力通过一系和二系悬挂进行传递。在不同纵断面线路上,牵引、电制动操纵对机车主要部件纵向加速度的影响分别最大相差17%和6%左右,其对车体点头角位移的影响最大相差29%和6%,而其对构架影响微弱。
然后,研究了牵引、电制动、紧急制动工况分别在不同纵断面线路条件下对纵向冲动以及机车轮轨接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就列车纵向冲动而言,在牵引工况下,凸形坡上拉钩力最大,较下坡道增大20%,而在电制动及紧急制动工况下,凹形坡上压钩力均最大,较下坡道分别增加了32%和14%。就机车轮轨接触行为而言,牵引工况下,轮轨垂向力较静轮重减小5.6%,不同纵断面对纵向蠕滑力的影响最大为50%,同样的牵引操作,上坡道线路会造成磨耗功率扩大为下坡道的2.5倍;纵断面变化会造成切向应力、黏着区面积最大相差分别达44%和32%。列车紧急制动状态通过不同纵断面线路时,造成纵向蠕滑力及磨耗功率、法向应力、接触斑/黏着区面积相差均不足2%,而电制动工况下,纵断面变化引起黏着区面积最大相差25%。
最后,在考虑纵断面影响下,对重载机车通过600 m半径曲线时的轮轨接触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就安全性指标而言,无论是牵引还是电制动通过曲线时,相较于其它纵断面,下坡道条件较为恶劣,如轮重减载率可增大60%左右;就轮轨蠕滑接触状态而言,上坡道线路左、右轮纵向蠕滑力之差均较其它纵断面线路要小,不利于曲线通过。在牵引、电制动时,上坡道线路下轮轨磨耗数分别比其它线路扩大55%、33%,法向应力分别增大24%、6%左右,切向应力增大在14%以内。当紧急制动与电制动的制动力相差不大但速度相差较大时,紧急制动优于电制动工况下机车曲线通过性。
综上,尽管列车采取同样的牵引或制动操纵,但纵断面线路变化对列车纵向冲动、机车运行姿态、轮轨动力作用均有较大影响。适当限制最大坡度,以动力分散形式降低单轴牵引/制动功率,总体上有利于改善牵引装备的服役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