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低病毒血症
生存率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摘要:
目的了解贵州省2016—2022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发生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贵州省2016—2022年HIV/AIDS患者的历史卡片,对数据资料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LLV患者12240例,其中死亡854例。病例观察时间范围为0.50~6.92年,M(P_(25),P_(75))为3.75(2.42,5.0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第1、2、3、6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是99.11%、97.00%、94.36%、85.27%。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为男性、婚姻为未婚(aHR:1.640,95%CI:1.243~2.163)、离异丧偶及不详(aHR:1.193,95%CI:1.031~1.381)、民族为布依族(aHR:1.625,95%CI:1.310~2.015)、文盲、异性传播、基线WHO临床分期为Ⅳ期(aHR:1.596,95%CI:1.322~1.927)、基线CD4+T淋巴细胞<200个/uL、初始治疗方案为二线方案(aHR:1.835,95%CI:1.208~2.786)、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开始时年龄为≥40岁(aHR:1.498,95%CI:1.035~2.168)和≥50岁(aHR:3.514,95%CI:2.468~5.003)、确诊到治疗时间为≥1年(aHR:1.310,95%CI:1.009~1.702)、无复方新诺明服用史、高水平LLV(high level LLV,HLLV)400~999 copies/mL(aHR:1.446,95%CI:1.228~1.702)、只发生1次或间隔发生多次LLV(intermittent low-lev⁃el viremia,iLLV)是LLV患者发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低病毒血症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较多,应高度重视并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制定治疗和随访管理措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