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常用邮箱:*
您的手机号码:*
问题描述:
关键词: 糖尿病 连续血糖监测 生物传感器 酶固定化 校准算法 胰岛素泵 纳米材料
摘要: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血糖水平是衡量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糖尿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血糖监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信息、材料和化学等领域的进步,血糖监测技术,尤其是基于电化学传感原理的连续血糖监测(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CGM)技术在近年来取得了重大进步,克服了自我监测血糖在持续追踪血糖趋势、评估糖尿病治疗方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局限性。本文介绍了CGM系统的原理及分类,重点探讨了传感器研发的核心技术,并展望了CGM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层状液晶 二甲双胍 放射性皮炎 经皮递送
摘要: 目的 构建和表征二甲双胍层状液晶,并考察该制剂对放射性皮炎的外用疗效。方法 以单油酸甘油酯、乙醇和水为基质材料,通过注入法制备二甲双胍层状液晶;采用偏光镜和小角度X光衍射进行物理表征;将计算机模拟与体外释放实验相结合阐述制剂的释药机理;利用Franz扩散池技术考察制剂的体外透皮行为;建立放射性皮炎小鼠模型,以皮肤损伤程度为指标评价制剂的治疗效果。结果 二甲双胍层状液晶具有双折射现象;同时,该样品的小角度X光散射峰对应的散射矢量比值为3:4,与传统的层状液晶空间群一致;药物主要通过扩散的形式从液晶中释放;二甲双胍层状液晶组5 h的体外透皮量[(2 190±182)μg·cm^(-2)]要显著大于二甲双胍溶液组[(979±126)μg·cm^(-2)];二甲双胍层状液晶能加快小鼠的放射性皮损恢复。结论 本研究成功制备具有高效皮肤渗透特性的二甲双胍层状液晶,该液晶在放射性损伤性疾病的治疗的预防和管理方面具有重大应用潜力。
关键词: 鹅源新城疫病毒 基因Ⅻb亚型 遗传进化分析 致病性试验
摘要: 为了解广东地区鹅源新城疫病毒(NDV)遗传进化及致病性情况,于2019年从广东肇庆、佛山地区疑似NDV感染鹅的组织病料中进行鹅源NDV分离鉴定并选取一株MDT最小的毒株进行病毒对雏鹅的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共分离6株Ⅻb亚型鹅源NDV毒株,6株毒株间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最高,但与基因Ⅶ型、La Sota等常用疫苗株相似性较低。F蛋白和HN蛋白部分功能位点氨基酸残基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异。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基因Ⅻb亚型Goose/GD/F424/2019毒株对雏鹅有较强的致病性,死亡率高达87.5%,并出现脾脏肿大,呈“树枝状”样充血、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黏膜出血、胰脏变性出血、脑组织充血及水肿等典型病理变化症状。研究表明:从广东地区分离的6株鹅源NDV均是Ⅻb亚型且对雏鹅有较强的致病性,为进一步研究广东地区鹅源NDV流行、进化及相关疾病的防控奠定基础。
关键词: 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 荧光定量RT-PCR RT-PCR 快速检测
摘要: 为实现对韦塞尔斯布朗病病毒(Wesselsbron virus,WSLV)的快速检测,根据WSLV NS5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和探针,建立WSLV的TaqMan荧光定量RT-PCR和RT-PCR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可行性。结果显示:所建立的两种方法的核酸检测下限分别为10、100 copies/μL,对日本脑炎病毒、西尼罗病毒和坦布苏病毒核酸均无交叉反应;分别利用建立的两种检测方法对100份入境马匹样品进行检测,未检出WSLV阳性,与南非参考实验室提供的双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说明,所建的两种方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临床样本检测,为韦塞尔斯布朗病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 核酸检测 输血传播疾病病毒 残余风险 无偿献血者 海南
摘要: 目的分析11年来海南地区无偿献血人群核酸检测(NAT)结果、评估HBV、HCV和HIV的NAT检测后残余风险。方法收集本中心2012年1月-2022年12月的无偿献血者NAT检测结果数据,利用新发感染率-窗口期残余风险模型对献血者进行HBV、HCV和HIV窗口期残余风险评估。结果2012年1月-2022年12月,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中,来自初次献血者的占比45.02%(522684/1161042)、重复献血者(含固定献血者)占54.98%(638358/1161042),固定献血者占30.48%(354227/1162042);NAT总阳性率为0.19%(2151/1161042);NAT检测后HBV窗口期残余风险为62.54/百万,HCV残余风险为0.431/百万,HIV残余风险为0.791/百万。结论海南地区无偿献血者开展NAT检测明显降低HCV残余风险,输血传播HBV、HCV、HIV的窗口期残余风险处于较低的水平。
关键词: 无取向硅钢 钛微合金化 冷却速度 析出物
摘要: 采用热模拟机测定了50W600和50W600-Ti两种试验钢的CCT曲线,研究了连续冷却下两种试验钢的相变规律及含钛钢中的析出规律。结果表明,50W600的相变温度在926~1047℃,相变温度区间随冷速增大而减小;50W600-Ti的相变温度在838~1048℃,相变温度区间随冷速变化较小。两种试验钢基体组织基本为铁素体,在高冷速下有少量渗碳体;50W600显微硬度变化不大,50W600-Ti的显微硬度在5℃/s冷速下出现峰值,该冷速下碳化钛粒子析出较为充分。
关键词: 人巨细胞病毒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摘要: 人巨细胞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我国流行广泛,胎儿及免疫力低下的婴儿易受侵害。人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健康人群中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和潜伏感染,一旦感染,对一些特定人群(如孕妇、低龄儿童和免疫缺陷人群等)的危害极大,极有可能引发出生缺陷和一些不可逆性的损伤。本综述对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研究现状进行了概括总结。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 猪附红细胞体病 猪链球菌病 混合感染 诊治
摘要: 2023年3月,河北省廊坊市固安县某猪场发生疫病,死亡率达50%。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观察,结合实验室染色图片镜检,核酸测序比对、荧光定量RCR检测分析,结果证实为一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附红细胞体、链球菌三种病原混合感染。随后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治措施,并进行治疗。临床上混合感染病例较为常见,且极为严重,需凭借专业检验,深入分析诊断,才能有效避免疾病恶化,推动生猪健康成长,不断提升经济效益,推动行业有序发展。
关键词: 利巴韦林 贫血 人偏肺病毒 文献分析
摘要: 本文报道1例利巴韦林(Ribavirin,RBV)引起的贫血病例。通过对患者病史、住院期间用药、辅助检查数据进行梳理,并采用诺氏不良反应量表进行评分,结果表明,RBV导致贫血的ADR相关性判断为“可能”。目前,针对RBV诱发的贫血(RBV-induced anemia,RIA),临床尚无统一有效的治疗手段,多以减量或停药为主。本文分析了6例RBV诱发的贫血病例文献,其中2例减少了RBV的剂量,2例停用RBV,2例在停用RBV的同时输注红细胞,所有患者均在停用RBV后好转或恢复正常。本文同时对RBV诱发贫血的机制、预防及治疗进行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借鉴。
关键词: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中药治疗 数据库 数据挖掘 用药规律 R语言
摘要: 目的:通过R语言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内服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用药规律,旨在为临床提供更为科学的用药指导。方法: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文献数据库,搜集关于CHB中药治疗的研究。运用R语言对数据进行性味归经统计、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整理出1795首处方,包含569味中药,用药频次20300次。频次统计显示丹参、黄芪等药物使用频次较高。关联规则分别分析了对药与角药,如赤芍-丹参,白花蛇舌草,赤芍-丹参等。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5个聚类方,包含了清肝解毒汤加减、一贯煎、柴胡疏肝散加减方、安络化纤丸、茵陈蒿汤与茵虎汤加减方、半夏泻心汤加减方,明确了治疗CHB的中药组方规律。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揭示了中药内服治疗CHB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CHB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