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富铜纳米相强化钢
显微结构
强化机制
韧化机制
摘要:
沉淀强化是目前钢铁材料中最重要的强化方式之一。富铜纳米相强化钢通过Cu元素的沉淀强化代替C元素的固溶强化,在保证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良好的塑韧性和焊接性,广泛应用于输油管道、工程机械、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及桥梁等关键结构。富铜纳米沉淀相的结构、尺寸和数量密度等特征都会对沉淀强化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探明沉淀相的演变规律对于提高富铜纳米相强化钢的强度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富铜纳米相强化钢的最佳时效处理温度450~600℃处于回火脆性的温度区间,如何确保时效处理后韧性不下降,改善高强钢的强韧性匹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富铜纳米相强化钢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三维原子探针(APT)等表征手段,系统的研究了基体相和富铜纳米沉淀相在不同热处理工艺下的演变规律,阐明了富铜纳米沉淀相在时效过程中结构、尺寸和数量密度的变化规律,并结合不同显微结构下力学性能的变化,研究了富铜纳米相强化钢在不同状态下的强化机制。通过对显微结构演变和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的整体分析,阐明了富铜纳米相强化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的韧化机制,揭示了影响低温韧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为高强高韧富铜纳米相强化钢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强韧化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探明了固溶和时效处理工艺对于基体相显微组织的影响。A以上温度固溶处理后淬火的富铜纳米相强化钢基体组织为板条马氏体和少量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升高,淬火后铁素体含量提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下降。940℃以下固溶处理对晶粒尺寸和冲击韧性影响较小,超过940℃以后晶粒尺寸会发生明显长大,导致冲击韧性迅速恶化。富铜纳米相强化钢在时效处理后晶粒尺寸会发生小幅度的长大,但基体组织仍然保持淬火后的板条马氏体结构和少量的准多边形铁素体。时效处理后位错密度降低,小角度晶界数量相比固溶态明显减少,时效处理对大角度晶界含量没有影响。揭示了富铜纳米沉淀相在时效处理过程中尺寸、数量密度、结构和形态的变化规律。固溶态试样中所有元素分布均匀,没有富铜纳米沉淀相析出。时效处理初期,高数量密度的富铜纳米沉淀相在基体中析出,这些沉淀相尺寸较小并且在基体中弥散分布,与基体呈共格关系,主要为核壳结构的球状沉淀相,心部为BCC结构的富铜核心,表面为B2结构的Ni Mn外壳。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富铜纳米沉淀相发生粗化,数量密度逐渐降低,当半径大于5nm以后转变为FCC结构,形态由球状逐渐转变为棒状和圆盘状沉淀相。研究了富铜纳米强化钢不同状态的强化机制。固溶态试样主要强化机制为晶界强化、位错强化和固溶强化,时效处理后位错强化和固溶强化效果降低,沉淀强化效果提高。富铜纳米沉淀相半径小于5nm时,切过机制起到主导作用,通过切过机制中的有序强化和模量强化分别可以提供293MPa和161MPa的强度增量。当半径大于5nm以后,主要为绕过机制主导,通过奥罗万机制可以提供164MPa的强度增量。沉淀强化对于屈服强度的提升明显,对于抗拉强度的提升较小,时效处理后屈强比普遍升高。通过微量冷轧引入可动位错,能够显著降低屈强比。阐明了不同状态富铜纳米强化钢不同状态的韧化机制。裂纹扩展功是影响韧脆转变温度的主要因素,精细的板条马氏体结构可以提高裂纹扩展初期的抗裂性,延缓不稳定裂纹的扩展。时效初期Mn在板条界上先发生偏聚,导致冲击韧性下降。随着时效时间延长,Mo在板条界上偏聚,冲击韧性提高。Mn在马氏体板条界上的偏聚会降低板条界的结合力,而Mo在板条界的偏聚可以显著提高板条界的结合力。继续时效处理,含Mo的碳化物沉淀相析出,板条边界上Mo含量的降低,导致韧性再次下降。长时间时效处理后在晶界偏聚的Mn和Ni,能够降低局部A温度,在600℃时可以在板条边界上形成少量薄膜状逆转变奥氏体,显著提高冲击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