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木质纤维素纳米原纤维
绿色纳米技术
微结构设计
吸附
光催化氧化
四环素
摘要:
近年来,随着地球化石资源的日益枯竭以及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利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资源制备高附加值的功能材料已经成为研究热点。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LCNF)是一种新型纳米纤维素材料,具有独特的物理结构和可生物降解性及可再生性,在水净化领域中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以LCNF为原材料制备的气凝胶有着高比表面积、多孔多层次等特点使其具有优异和稳定的吸附性能,此外还可以作为功能性小分子材料的良性载体,进行以功能为导向的理化改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其在废水治理领域的应用价值。本文以天然可再生甘蔗渣为原料,利用绿色低共熔溶剂(DES)体系进行功能化处理,制备了阴离子化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吸附剂,探究了阴离子化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吸附剂对四环素(TC)的吸附效果、影响因素及相关吸附机制;基于阴离子化木质纤维素纳米纤维,构建了木质纤维素基纳米TiO复合气凝胶,探究了其对TC的降解效果、降解路径及相关机理。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氨基磺酸和尿素构建的DES体系处理甘蔗渣,制备硫酸酯化木质纤维素纳米纤丝(SLCNF)吸附剂,分析了SLCNF吸附剂的微观结构、化学组分和结构、电荷密度、物相结构、SLCNF吸附TC相关机理等。研究表明:DES体系破坏木质纤维素组分之间的氢键相互作用,同时引入带负电荷的硫酸酯基团,从而促进甘蔗渣纤维的微纤化过程,再通过温和机械处理可制备的尺寸均一、细小的SLCNF,其平均直径为5.49±1.48 nm,表面电荷为1.78 mmol/g,是比较理想的阴离子型吸附剂,吸附容量可达162 mg/g,SLCNF吸附TC符合准二级动力学、Langmuir等温模型,吸附的机理主要是:SLCNF与TC间的静电引力、π-π堆积、氢键作用。(2)以EPI作为交联剂,在SLCNF之间建立共价交联,制备了交联气凝胶(C-SLCNF),系统的分析了其微观形貌、化学结构、机械性能、水稳定性、机械性能以及比表面积等;基于C-SLCNF气凝胶的三维网络结构和高吸附性能,进一步对其进行功能化设计,原位负载TiO纳米粒子(TNPs)光催化剂,进而组装成木质纤维素基纳米TiO复合气凝胶(C-SLCNF-TNPs)吸附降解体系。利用FE-SEM、FT-IR、XPS、XRD、万能材料试验机、水稳定性实验、N吸附-解析等温线、UV-Vis漫反射光谱和Kubelka-Munk光谱、荧光光谱仪、电化学工作站等分析C-SLCNF-TNPs的微结构特征(微观形貌、化学结构、表面能)以及宏观性能(光响应性能、机械性能、水稳性、电化学特性等)。研究表明:纳米纤维之间的共价交联赋予了气凝胶良好的结构稳定性,C-SLCNF气凝胶展现出独特的3D多孔结构,为功能性材料的负载提供了丰富的位点;TNPs成功嵌入C-SLCNF气凝胶中,且不影响其3D多孔纳米结构,以及其表面的功能性基团;C-SLCNF-TNPs气凝胶具有较高的压缩模量和应力,分别为1.40 MPa和182 k Pa,具有良好的抗压缩、抗溶胀性能,具有比商业TNPs更强的紫外线吸收能力。另外,C-SLCNF-TNPs气凝胶的带隙能较低,说明其更容易产生电子空穴,复合气凝胶还具有较好的光生e-h对分离和转移效率,从而具有较好的光催化活性。从吸附降解实验得出:均匀分布的TNPs的良好光催化活性联同C-SLCNF-TNPs气凝胶良好的吸附能力,可在动态连续过程中协同去除TC,在40 min内可有效去除水中约90%的四环素。C-SLCNF-TNPs气凝胶在重复使用5次后,对四环素的去除效率仅从94.9%略微下降到89.5%,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重复使用性。C-SLCNF-TNPs气凝胶对抗生素去除具有一定的普适性。(3)提出了C-SLCNF-TNPs气凝胶吸附-光催化协同降解TC的反应机理,复合气凝胶通过大比表面积、静电作用、π-π堆积和氢键作用实现对TC的吸附富集,然后TNPs受光激发产生h和e并进一步转化为.OH和.O协同h实现对TC的降解。提出了TC的可能降解路线,主要涉及脱水、去甲基化、脱氨基、开环、氧化等多级过程,最终矿化为CO、HO、NH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