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碳纳米纤维
碳纳米管
智能吸波材料
介电损耗
摘要:
电磁波吸收材料在到来的5G智能时代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致力于提高材料性能的同时,具有根据实时要求动态改变其电磁波吸收性能的能力也在未来的民用和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碳系吸波材料,由于其具有出色的表面性能、优异的电性能且不会像磁性材料受居里温度的限制,已成为当今研究领域中最受欢迎的介电型吸波材料之一。由于常规碳材料通常电导率较大,会导致电磁波反射率较高,不利于阻抗匹配,因此对低电导损耗的非晶碳的研究格外重要。但单一非晶碳材料由于其电导率较低,介电损耗能力较弱,无法高效衰减电磁波,所以通常与高损耗介质进行复合,并调控其显微形貌和晶化程度,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和多种损耗机制的协同实现优异的吸波性能。本文采用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BC)衍生碳纳米纤维(Carbon nano fiber,CNF)作为阻抗匹配的吸波剂基体,在其表面复合金属纳米粒子和碳纳米管(Carbon nano tubes,CNTs),通过异质界面的构筑和电性能的提升,协同极化和电导两种损耗机制,增强电磁波损耗能力,并将所制备的吸波剂构筑成三维宏观体,通过压缩应变,实现了吸波材料介电性能和有效吸收频带的智能化调节。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BC对金属盐的还原作用,将高损耗粒子Co均匀地分布在CNF表面,通过冷冻干燥法制备了 Co@CNF,Co的引入使Co@CNF在微观层面构建了丰富的异质界面,并且提供了电子活动位点,提高了气凝胶的整体导电性。在宏观层面,亚波长多孔气凝胶利于电磁波的多重反射,促进电磁能量的耗散,同时实现了轻质的目标,Co@CNF气凝胶的密度低达8.1 mg/cm3。频率为9.9 GHz,厚度为4.5 mm时,Co含量为0.11 wt%、热处理温度为900℃的Co@CNF气凝胶最小反射损失在达到了-81.0 dB,有效吸收带宽覆盖了整个测试波段,且全频小于-12.1 dB,结果表明多尺度下进行合理结构的设计是解决材料吸波能力不足的有效策略。(2)受松树枝分级结构的启发,用一维BC衍生CNF作为基体,通过化学气相沉积法在其表面原位催化生长非晶态CNTs作为损耗介质,在纳米尺度上构建了仿松枝分级结构的CNTs/CNF复合材料,不仅避免了 CNTs易团聚的缺点,同时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CNTs的生长既不会损害良好的阻抗匹配性能,还伴随了大量缺陷和纳米界面的引入,协同两种损耗机制有效提高了 CNTs/CNF的电磁波吸收能力。填料含量为20 wt%、CNTs含量为63.2 wt%的CNTs/CNF的最小反射损失在频率为11.4 GHz,厚度为2.7 mm时可达到-68.2 dB,最大有效吸收带宽达5.4 GHz。(3)将CNTs/CNF吸波剂分散在水性聚氨酯(Water Polyurethane,WPU)中通过双向冷冻干燥法构筑成层状结构且可回弹的CNTs/CNF-WPU气凝胶。在交变电磁场下,片层间会形成丰富的微电容器。此外,受到压力传感器功能的启发,本文通过应力的施加,调节CNTs/CNF-WPU气凝胶的层间距离,使片层中存储电荷容量改变,使介电常数可以随压缩量的变化而变化,实现了 CNTs/CNF-WPU气凝胶有效吸波带宽的智能调控,为探索新型智能吸波材料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在频率为9.4 GHz,厚度为5.1 mm时,CNTs/CNF含量为2.5 wt%的CNTs/CNF-WPU气凝胶最小反射损失可达到-77.3 dB,并且可以有效吸收整个X波段的电磁波,有着出色的吸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