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水硬性石灰
水化碳化
微结构演变
力学性能
耐侵蚀
摘要:
在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古建筑遗址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古代历史、科技及文化发展的认知。近些年,人们对古代建筑的认知不断深入,也愈发了解其存在的文化和科学价值。这些古代建筑在承受了成百上千年的日晒雨淋以及自然或人为损毁,其外观及内部整体结构常遭到了损坏。因此,需要对古代砖石建筑遗产进行及时修复,以保护其文化价值能够延续,而修复过程中所使用到的修缮材料的深入研究,则能保证修缮工程的顺利进行。水硬性石灰作为兼具水硬性和气硬性的无机胶凝材料,其适中的强度、较快的硬化速度、良好的防水性和耐环境侵蚀性能以及可溶性盐含量低等优点,对古建筑的修护效果是水泥和气硬性石灰无法替代的。本课题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水硬性石灰的制备与其反应机理和宏/微观性能演变机制研究”为基础,选取了两种体系的水硬性石灰(NHL5和MK20AL),从水硬性石灰的水化碳化过程、微结构演变机制以及宏观性能的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首先对两种体系水硬性石灰水化过程的物相组成和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NHL5浆体水化过程中产生的水化产物为C-S-H和Ca(OH),而生成的Ca(OH)又会发生碳化反应。在水化进程中外部水化程度高于内部,同时大水灰比对水化反应进程有一定的延缓效应。NHL5浆体的水化过程中初始水解期可持续2-3小时。水化过程中,NHL5浆体的水化放热速率随水灰比的增大而降低。MK20AL浆体中火山灰反应生成的水化物相成分主要有结晶态的CA(?)H、CASH、CAH、CASH、CaAl(OH)·6.5HO以及非晶态C-S-H,这些矿物相在火山灰反应的不同阶段生成。MK20AL浆体水化过程产生三个放热峰,分别对应着三种不同形式的水化,第一个放热峰对应着固相颗粒的溶解-电离过程,第二放热峰是火山灰反应生成C-S-H的阶段、第三放热峰是火山灰反应生成CA(?)H的阶段。然后对水硬性石灰试样在不同深度、不同龄期的碳化过程进行了研究,从碳化过程物相的组成和演变出发,对碳化程度的发展规律,碳化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探究,结果表明NHL5硬化浆体的外部区域在28天龄期时开始发生碳化,由于硬化浆体孔隙中自由水的蒸发过程是一个从外向内的过程,在28天龄期后,孔隙中自由水的蒸发使孔隙通道被打开,外部CO气体扩散进浆体孔隙,从而发生碳化反应,MK20AL浆体同龄期下,外部区域碳化程度>中部区域碳化程度>内部区域碳化程度。MK20AL-0.6硬化浆体,28天龄期前碳化反应程度很低,180天龄期时,外部区域的碳化程度已经非常高,而中部和内部区域的碳化程度基本没有增长。进而对水硬性石灰的微结构演变机制进行了研究,从而得知NHL5硬化浆体微结构中以六方片状Ca(OH)和非晶态C-S-H凝胶为骨架,在养护后期碳化生成的Ca CO晶粒逐步分布或填充其中,从而使浆体微结构致密化。MK20AL浆体中早期水化产生大量的CA(?)H,其形貌呈片状交错结构,在28天龄期后,发生碳化反应生成碳酸钙晶粒,在结构中更多是以聚集为球团的形式存在。随着龄期的延长,水化产物填充于孔隙结构中,硬化浆体的结构会逐渐变得致密。基于X-CT的二维截面图,NHL5-0.6试样各个方向上的碳化深度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均有很大的增加,与酚酞测试碳化深度的结果基本相近。基于线性灰度分布,360天龄期的NHL5-0.6试样内部的灰度值也明显大于90天龄期,离试样表面越近,灰度值提高的程度越大。基于试样三维结构中碳化区和未碳化区体积的变化,从90天到360天龄期,NHL5-0.6试样的碳化程度从84%增长到97%。同龄期同水胶比下,MK20AL试样中各区域中微米级的大孔均多于NHL5试样,而孔隙率也相比较大得多,并且NHL5试样的碳化程度大于MK20AL试样。NHL5-0.5硬化浆体的孔径主要分布在43.35~433.5nm和大于433.5nm的区间范围。CO气体在NHL5硬化浆体中主要以Fick扩散为主,过渡区扩散为辅,Knudsen扩散并存的传输模式,随着龄期的延长,CO气体在部分孔隙中的传输方式由过渡区扩散转变为Knudsen扩散。MK20AL-0.6硬化浆体中,各孔径区间范围内孔隙的占比随龄期的延长在发生变化,MK20AL-0.6硬化浆体中CO气体的传输方式主要以过渡区扩散和Knudsen扩散为主,只存在少量的孔隙为Fick扩散;而对于MK20AL-0.7硬化浆体,在7天龄期时,CO气体的传输方式过渡区扩散和Fick扩散为主,随着龄期的延长,CO气体的传输方式发生改变,在180天龄期时,主要为过渡区扩散和Knudsen扩散。之后关于水硬性石灰基材料的宏观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NHL5砂浆的抗压和抗折强度均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增大,其强度主要来源于两部分,一是早期硅酸二钙水化生成水化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