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铁系金属基电催化剂
水合肼氧化反应
析氧反应
微结构设计
双金属协同
摘要:
氢气由于零排放、高热值等优点能够有效缓解传统化石燃料过度使用造成的能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电解水因装置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最具潜力的绿氢制备方式之一。然而,电解水的两个半反应中,析氧反应(OER)迟滞的四电子转移过程使电解水产氢需要克服较大的过电势。因此,亟需开发高效的电催化剂以降低电解水产氢的能耗。另外,电催化水合肼氧化反应(Hz OR)具有更低的理论起始电位,使其代替OER与阴极析氢反应(HER)耦合可以同时实现高效产氢和零碳排放的水污染治理。但是,由于Hz OR同样涉及多电子转移过程,仍需要开发高效、低成本的电催化剂以促进反应的进行。目前常用的铁系金属基催化剂存在活性位点和电子传导能力不足的缺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通过双金属协同和微结构调控的方法,设计合成了具有优异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铁系金属基电催化剂用于OER和Hz OR,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采用室温化学沉积—高温热解两步合成法,在碳布基底上成功制备了镶嵌在含氮碳片上的铜钴合金电催化剂(7%Cu Co@NC/CC)。其复杂的2D/3D分级结构一方面可以在电解液中暴露更多的边缘活性位点,提高催化活性。另一方面,独特的3D纳米花组装结构可以作为离子储存槽,确保在催化反应过程中OH和水合肼分子能够快速扩散到催化剂表面,加速传质作用,使催化剂展现出快速的动力学特征。另外,Cu的加入不仅可以显著改善金属Co的电子结构,使其导电性和电荷转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且可以促进产生大量具备更强催化能力的Co,同时提高本征催化活性和增加活性中心数量。另外,将铜钴合金纳米颗粒镶嵌在二维含氮碳片中,不仅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整体电子传导能力,更重要的是碳片对于铜钴合金纳米颗粒的限域作用可以避免长时间催化过程中催化剂发生结构变化或结块而失活,使催化剂具备较好的结构和电化学稳定性。结果表明,最佳Cu加入量条件下制备的电催化剂仅需要-77 m V ***的电压就能达到10 m A cm的电流密度,而且在进行100 h的恒电压测试后,电流保持率仍高达93.45%,可以与当前先进的Hz OR电催化剂相媲美。除此之外,催化剂也展现出较好的HER催化能力,仅需0.13 V ***就可以达到10 m A cm的电流密度。基于上述优异的双功能电催化活性,使该电催化剂在水合肼溶液中的全分解反应中仅需0.42 V的电压即可达到10 m A cm的电流密度,为水合肼促进的高效电解水产氢提供了可能。
2.通过电化学沉积—溶剂热—高温碳化三步合成策略在刻蚀碳布上成功制备了镶嵌在碳片上的Fe Ni/Zn O纳米颗粒用于电催化析氧反应(Fe Ni/Zn O@C/CC 2:5)。通过控制溶剂热中Zn的浓度、反应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实现了对催化剂显微结构的有效调控。表征结果证明,该催化剂独特的显微形貌是由沉积在碳纤维表面的2D纳米片以及由2D纳米片组装而成的3D立方体组成。其特殊的2D/3D分级结构可以实现更多的边缘金属活性中心在电解液中的有效连通,从而使催化剂的电化学比表面积得到大幅提高。而且,Ni和Fe之间的双金属协同作用可以通过调节催化剂的电子结构,实现导电性和电荷传输效率的双重优化。另外,二维导电碳片和Fe Ni/Zn O两相界面的存在,可以加速催化剂的电子传导能力,使催化剂展现出快速的反应动力学特征。更重要的是,在CV循环活化过程中,由于催化剂结构中Zn O在极碱电解液中的溶解,导致在二维碳片上留下了大量孔洞。这些孔洞的存在一方面可以使催化剂暴露较多的边缘活性中心,提高其催化活性,使催化剂在循环2000圈后仍然展现出了较高的电流增量。另一方面,可以同时作为微型电解液储存槽和应力缓冲室,不仅可以及时补充由于快速氧化还原反应消耗的OH离子,加强传质作用,而且可以有效缓解和释放由于反复氧化还原反应在催化剂内部积累的应力,在优化催化活性和加快反应动力学行为的同时,提高催化剂的结构和化学稳定性。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电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电催化性能,包括较低的起始电位(1.45 V ***),较小的Tafel斜率(65 mV dec),较大的电化学比表面积(25.74 mF cm)以及较优异的CV循环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