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聚焦离子束
Si3N4陶瓷
微铣刀
颅骨铣孔
生物相容性
摘要:
颅骨引流手术是治疗脑出血等神经外科疾病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而颅骨铣孔是手术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骤。目前医疗行业使用的铣孔刀具尺寸在厘米级至毫米级之间,手术过程中操作不当会造成严重的机械损伤。微型颅骨引流手术不仅可以降低颅压,还能够减少创伤以及术后的愈合时间,但是需要较小尺寸的医用铣刀进行手术。本文针对该治疗手段的需求,设计一种医用颅骨微创铣孔刀具,结合聚焦离子束加工技术对微铣刀进行制备。
对颅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选用力学性能与生物相容性兼具的氮化硅(SiN)陶瓷作为微铣刀材料,结合微铣刀设计准则设计了三刃型、四刃型两种直刃式、刃倾角选为60°的微铣刀。使用Ansys workbench中显示动力学模块对微铣刀铣削颅骨模型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三刃型微铣刀对颅骨的损伤略小于四刃型微铣刀,同时三刃型微铣刀铣孔后内孔的表面形貌较为规整。对三刃微铣刀进行应力应变分析和模态分析。结果表明,刀尖处最大应力值为5.27 MPa,远低于SiN材料的断裂强度,满足设计要求。模态分析结果表明所设计刀具的一阶固有频率为19568 Hz,远高于共振频率,铣刀在机床主轴转速范围内不会发生共振。
通过SRIM软件计算了FIB加工SiN材料的加工特性,研究了不同入射离子个数、不同离子能量、不同入射角度对溅射产额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入射离子个数超过3000个时,溅射产额值趋于稳定,当离子能量在30 ke V,入射角度为80°时溅射产额值最大,最大为56.5 atoms/ion。同时研究了镓(Ga)离子轰击SiN材料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在离子能量为30 ke V时,表层材料的损伤深度为69nm。反冲原子造成的能量损失大于入射离子的能量损失,反冲原子大部分以声子和电离的形式损失。
采用HF溶液为腐蚀液,对SiN刀坯材料进行微量去除,研究了温度、时长和浓度对腐蚀效率和腐蚀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30%浓度的腐蚀液,15%浓度的腐蚀液对材料表面形貌影响小。当腐蚀液浓度为15%,腐蚀时间在6.5 h时,腐蚀温度为130℃时材料的去除量约为500μm,在此参数下制备了刀具坯材。最后采用了聚焦离子束设备对微铣刀进行制备,选定30 ke V,60 n A的加工参数对刀面进行加工,再采用5 ke V,12 n A的加工参数对刃口进行加工,得到了刃口尺寸为500 nm的微铣刀。
选取小鼠成骨细胞(MC3T3-E1)进行了微铣刀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实验。在细胞生长一周后采用倒置光学显微镜对细胞的生长状况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铣刀材料的加入并不会排斥成骨细胞的生长。对细胞进行染色来评估微铣刀材料的毒性。结果表明,微铣刀材料不会对成骨细胞产生毒性。说明制备的微铣刀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搭建了微创小孔铣削实验平台,使用猪颅骨代替人颅骨进行微铣刀的铣孔实验。分析了微铣刀铣孔过程中的轴向切削力,并在超景深三维观察显微系统对微孔的表面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微铣刀可以铣穿3 mm厚的颅骨,铣削后的微孔尺寸为500μm,且轮廓较为规则,可以为之后的软管插入进行脑出血的引流,达到了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