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镁合金
室温压缩
孪生
位错滑移
微观组织
织构
摘要:
镁合金是可应用的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目前所应用的镁合金80%为铸造镁合金,但是铸造镁合金存在疏松缩孔等缺陷,性能均一性差,限制了镁合金的广泛应用。对镁合金进行塑性加工获得变形镁合金,在消除铸造缺陷的同时,带来明显的晶粒细化效果与力学性能显著的提升,能够有效拓宽镁合金的应用场景,是未来镁合金的发展方向。镁合金在塑性变形过程中,存在滑移和孪生两种相互竞争的变形机制,滑移和孪生可以对镁合金进行有效地强化。镁合金的滑移开动与温度密切相关,只有在较高温度进行塑型加工时镁合金的非基面滑移才能大量开动,但是镁合金导热性高,在热加工时温度下降明显,导致镁合金中滑移系开动数量不足,造成坯料的开裂与报废,所以镁合金塑性加工时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加工难度高。而孪晶的产生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在室温下就可以大量产生,不需要精准控制塑性加工温度,可以节省塑性加工时的能源消耗。并且孪晶界作为大角晶界,能够有效分割晶粒,带来显著的晶粒细化作用,同时孪晶界作为二维再结晶形核位点,能够有效促进镁合金的再结晶晶粒形核。可见,在镁合金中引入大量孪生对镁合金的组织进行调控,提高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是可行的。在本研究中选择了商用高强变形镁合金ZK60,以及近年来获得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Mg-Gd-Y系高强耐热镁合金GW123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两种典型镁合金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单向压缩,通过大量EBSD表征系统研究了塑性变形过程中孪生行为及其对组织、织构演变机制以及性能的影响。对于ZK60镁合金,小应变量下的主要变形机制为{10-12}孪生,该孪生可以在0.25%的小应变下产生,在6%应变时,{10-12}孪晶大量产生并拓展,10%的应变下孪晶开始吞并基体,并带来明显的织构。在室温压缩变形中,大量{10-12}孪晶界的产生也带来了显著晶粒细化效果,显著提升了镁合金的力学性能。此外,孪晶带来的晶粒取向改变也增加了变形后期镁合金锥面Ⅱ滑移开动的能力,为变形后期以滑移为主导的变形机制提供了基础。ZK60镁合金室温压缩孪生行为还具有应变速率敏感性,主要体现为孪晶的面积占比伴随应变速率的增加而增加。GW123镁合金的孪生行为与ZK60镁合金存在明显差异。在GW123镁合金中,稀土元素的添加降低了{11-21}孪生面的界面能,使得GW123镁合金中产生了{11-21}高阶孪生。室温压缩过程中,GW123镁合金中的{11-21}孪晶不会发生明显拓展,应变达到15%时,{11-21}孪晶所占的面积比例依然不足36%。因此,GW123镁合金中的孪生行为不会带来明显晶粒细化,也不会带来明显的孪晶织构。GW123镁合金中稀土元素的大量添加,使得非基面滑移大量开动,塑性变形滑移系开动较多,有着相对优良的塑性。在不同应变速率下进行室温压缩时,GW123镁合金的孪生行为没有表现出应变速率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