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激光粉末床熔融
Al-Mg-Sc-Zr合金成分设计
阻裂机理
多重强化机制
长周期有序结构
准晶
摘要:
近年来,基于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 powder bed fusion,LPBF)的增材制造技术,在复杂轻量化构件整体成形中优势显著,但在高强铝合金领域的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由于LPBF非平衡凝固的影响,传统铸锻牌号高强铝合金增材制造极易开裂,增材制造商用牌号Al-Si系合金强塑性不足。目前,铝合金LPBF特殊凝固过程下的阻裂、强化机理及高强铝合金专用成分设计的基础研究薄弱,这极大限制了LPBF高强铝合金在航空、航天及轨道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本文以可焊的Al-Mg系合金为研究对象,首先,开展激光单层扫描熔化实验,研究熔池中液-固裂纹的形成规律,结合凝固路径计算分析“裂纹敏感性-成分”变化趋势;然后,揭示激光多层增材往复热循环产生的应力累积,阐明合金成分对液-固、固-固裂纹的影响规律,设计了无裂纹的LPBF铝合金成分;最后,研究Sc等合金元素对显微组织、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发出~550 MPa级高强塑LPBF铝合金,并揭示了9R相等新型强化机制。本研究主要内容及创新点归纳如下:(1)揭示了LPBF快速凝固Al-Mg合金液-固裂纹形成机制,构建裂纹敏感性与成分相关性的预测准则。基于激光单层扫描熔化铸锭实验与裂纹敏感因子|d T/df|计算,发现|d T/df|数值、实测裂纹尺寸均随Mg、Si元素含量提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添加2.0 wt.%的Si元素,|d T/df|数值减小为0,实验结果亦表明该成分无裂纹。此外,提出了凝固初期初生相细化晶粒、凝固末期共晶补缩相结合,抑制液-固裂纹的思路。Sc、Zr元素有效促进了初生相的形成,细化晶粒并缩短晶间行程,有利于阻裂;同时,Si元素可窄化凝固温度区间,形成α(Al)-MgSi共晶促进凝固末期补缩,抑制液-固裂纹的形成。(2)基于上述激光单层扫描铝合金的阻裂成分优化,开展了LPBF多层增材实验,阐明了往复热循环应力累积作用下固-固裂纹的特征、形成及抑制机理。模拟结果显示,合金硬度越高,试样的热应力越大。实验呈现类似的现象,Mg含量自1.5 wt.%提高至6.0 wt.%时,显微硬度由64.03 HV提高至93.38 HV,裂纹从单熔池内柱状晶间液-固裂纹,转变为沿建造方向跨越多个熔池传播的固-固、液-固混合裂纹,裂纹密度也从1.665×10μm/μm增加至3.068×10μm/μm,平均晶粒尺寸自163.6μm大幅减小至11.7μm。添加1.3 wt.%Si元素后,组织呈现熔池内部粗柱状晶、边界细等轴晶的混晶结构,且平均晶粒尺寸减小为6.9μm,多层增材合金裂纹得到抑制。采用生长限制因子Q值,解释了添加溶质原子Mg、Si细化晶粒的机制,溶质原子不仅缩短了形核潜伏期,还可在凝固的固/液前沿形成足够的过冷,促进形核并抑制晶粒生长,阻碍裂纹形成。(3)通过细晶、沉淀、固溶强化等机制设计开发了LPBF专用~550 MPa级高强铝合金成分,并系统研究了打印态及热处理后组织及性能。添加Sc+Zr、Mn元素细化晶粒,平均晶粒尺寸自6.9μm减小至2.8μm;Mg元素的添加提高平均晶粒尺寸至3.1μm,但细晶区体积分数增加至40.71%。基于提升性能设计的铝合金成分,显微硬度自104.35 HV提高至157.74 HV,抗拉强度提高至~500 MPa。时效后,抗拉强度达506-550 MPa,断裂延伸率为8-17%。打印态组织呈混晶结构,熔池边界为尺寸约0.3-0.6μm的极细等轴晶,晶间存在50-200 nm的α(Al)-MgSi共晶,晶内存在2-15 nm的Al(Sc,Zr)粒子。时效后,尺寸为~4 nm的L1超点阵Al(Sc,Zr)纳米粒子析出,弥散分布于晶粒中。(4)揭示了LPBF高强铝合金的新型强化机制:纳米孪晶强化、准晶强化。表征出LPBF高强铝合金存在长周期有序结构9R相与纳米孪晶,界面为Σ3{111}共格孪晶界与Σ3{112}非共格孪晶界,时效后9R相稳定存在,并阐述了排列为…ABACACBCB…9R相的形成。同时,微观组织表征确定LPBF打印态合金准晶形成顺序为:团簇→吉尼尔普雷斯顿(Guinier Preston,GP)区→6H→准晶(AlMn);时效后Si原子通过反应扩散运动,准晶的相变过程可描述为:AlMn+Si→AlMnSi+AlMn。图116幅,表10个,参考文献2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