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生物可降解
聚左旋乳酸
房间隔缺损封堵器
体外降解性能
生物相容性
交叉学科
摘要:
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我国约有24-40万ASD患者,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经皮介入封堵治疗因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已逐渐替代外科手术成为解剖条件合适ASD患者首选治疗方式。目前封堵器采用须永久滞留体内的金属材料,存在一定程度金属材料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故生物可降解ASD封堵器研制成为心血管领域研究焦点。目的:本研究以生物可降解聚左旋乳酸(PLLA)单丝制备双盘状封堵伞,内缝PLLA无纺布阻流膜自主研制新型生物可完全降解ASD封堵器,从临床医学和材料学交叉学科角度切入,评估PLLA单丝和无纺布材料研发可降解ASD封堵器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封堵器材料学表征:经扫描电镜观测PLLA材料表界面特性,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分析、力学性能实验和接触角测量,观察材料微观结构、分子量、热性能、力学性能及亲/疏水性能等共聚物性质。2、封堵器材料体外降解研究:观察PLLA材料在体外降解中微观结构变化、pH值、失重率、吸水率、分子量损失、热性能、力学性能和亲/疏水性能等理化性质改变是否适用于ASD封堵器研制。3、封堵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培养猪房间隔原代成纤维细胞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划痕实验和凋亡检测评价PLLA材料细胞相容性,经溶血率实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动态凝血时间评价材料的血液相容性,小鼠经口灌注和静脉注射材料浸提液进行全身毒性试验,材料植入兔肌肉和血管,以及建立猪ASD模型植入封堵器观察材料组织相容性。结果:1.封堵器材料学表征:扫描电镜放大至20μm观察,材料光滑、均一,具备血液相容性和降解一致性。单丝数均分子量(Mn)98kDa,弹性模量7.153±0.621Gpa,断裂强度 286.72±26.11Mpa,断裂伸长率 33.92±4.79%,强度达到封堵盘应用要求。玻璃化转变温度65.2℃,熔点(Tm)159.6℃,吸热熔化焓(ΔHm)51.4 J/g,可在体温变化时保持可靠热学性能。衍射峰16.3°,结晶度χc为55.27%,结晶相强度较高,形状记忆能力好。无纺布静态接触角112.80±6.12°,具有疏水性,其多孔结构具有“芯吸效应”,液体可迅速渗入孔隙。2.封堵器材料体外降解研究:体外降解实验显示在观察的180d内,材料表面光滑、均一,降解中释放氢离子未造成pH明显下降(降幅<0.13),单丝Mn降至61kDa(降解速率为192.74 Da/d),失重率略增加(<2%),ΔHm增加至57.31±0.73 J/g,断裂强度降至 193.86±13.70Mpa。120d 内,Tm 先上升至162.46±1.37℃,180d 时降至 154.77±1.39℃,断裂伸长率上升至 51.63±2.47%,180d时降至22.48±2.00%,弹性模量缓慢上升后保持不变,180d时降至6.73Gpa。无纺布前90d接触角逐渐减少至99.87±1.74°,后逐渐放缓(P>0.05)。3.堵器材料生物相容性评价:材料细胞相容性检测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细胞毒性,不触发凋亡机制,不影响细胞迁移和修复。材料溶血率在2.62±0.071%至2.58±0.063%之间,低于溶血率5%的医学要求。与临床上应用成熟的镍钛合金材料相比,对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PT32.70±2.22 vs.33.65±0.98,APTT 13.16±0.92 vs.13.58±0.52,P>0.05)。体内降解过程中降解产物未引起组织严重慢性炎性反应,未发现血栓形成和主要脏器损害,封堵器表面内皮化进程符合临床应用要求,无急性全身毒性反应。结论:PLLA单丝和无纺布材料学理化性质符合ASD封堵器使用要求,在体外降解观察的180内,材料表界面特性、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稳定,降解速率符合临床要求,并且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具备生物可完全降解ASD封堵器研发的可行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