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血管支架
镁合金
第一性原理计算
电子功函数
微电偶腐蚀
摘要:
血管类疾病日益增多,镁合金支架由于可降解、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创伤小,成为血管介入领域的研发热点。虽然,镁合金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但由于过快的降解速率,导致其在植入体内后过早失去有效支撑作用。因此,科研工作者对血管支架用镁合金的降解行为展开研究,探究其降解的内在机理和改善降解性。计算材料学的繁荣为探讨微观腐蚀降解机理开辟了有效途径。电化学腐蚀过程伴随着电子得与失、氧化与还原,电子功函数与之密切相关,可以反应材料电化学性质。本文以Mg-Zn-Y-Nd镁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合金固溶体和第二相的结构稳定性、电子功函数、本征电势差和元素偏聚行为,分析电化学发生的趋势和腐蚀成因,并结合实验手段,探究了合金元素及形成的第二相对镁合金耐蚀性能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通过形成能和结合能计算,对镁合金掺杂模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发现Zn、Y、Nd元素掺杂的合金体系均表现好的结构稳定性。其中,Mg-Y的形成能和结合能都是最低的。偏聚能计算发现,与Ca、Sr相比,这三种元素无明显偏聚行为,不会造成大量缺陷。Zn会提升掺杂表面电子功函数;Nd、Y及掺杂2种合金元素会使其降低;内部掺杂对功函数影响不大。不同晶面功函数均随掺杂浓度而变化:随Zn浓度升高而升高,Y、Nd与之相反。第二相与基体间存在电势差会对镁合金局部腐蚀降解造成严重影响。本文计算了该合金中可能出现的Mg-Zn相,Mg-Y相、Mg-Nd相、三元相和部分不含Mg元素的化合物等20余种第二相多个晶面的功函数。计算发现:功函数受元素种类影响,并随晶面呈现各向异性,表面原子类别和排列方式对电子约束能力也有差别。从电子得失方面分析微电偶腐蚀的成因:Mg-Zn相的功函数一般高于镁基体,本征电位差为正,不易失电子,电化学环境中充当阴极相,造成基体发生腐蚀;Mg-Y、Mg-Nd相和部分三元相,功函值较低,先于镁基体发生腐蚀,其中MgNd和MgNd相的功函数与基体α-Mg相近,对微电偶腐蚀影响较小,有利于合金的均匀降解。进一步地,选取了几种典型第二相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它们与基体α-Mg之间的微电偶腐蚀行为,采用实验手段验证了计算结果。例如,构建了仅包含α-Mg和MgNd相的Mg-30wt.%Nd合金;EBSD结果表明α-Mg的外表面主要为(0001)、(10-10)等低指数晶面;开尔文探针测试显示,Mg(0001)面比MgNd具有更高的伏特电位,这也意味着MgNd相比α-Mg更易失去电子而发生优先腐蚀降解。模拟体液中浸泡实验发现,MgNd早于α-Mg发生了腐蚀。此外,MgZn相和W-MgYZn相与α-Mg形成微电偶对时,分别扮演阴极相和阳极相,腐蚀行为和模拟也有很好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