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ZK60镁合金
复合挤压
晶粒细化
织构
力学性能
摘要:
镁及镁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结构材料”,在航天航空、汽车、3C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ZK60镁合金是Mg-Zn-Zr系合金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变形镁合金,但在热加工过程中会形成很强的基面织构,造成材料力学性能的拉压不对称性,限制了镁合金的实际应用。本文采用正挤压-平行通道(Forward-Parallel Channel Extrusion,FPE)复合挤压工艺,以ZK60镁合金为对象,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和预变形以及变形温度对镁合金组织演变、织构演变以及力学性能变化的影响规律,获得如下研究结果:(1)FPE1工艺300℃挤压试样的晶粒尺寸从5.8μm细化至2.9μm,随着变形温度的降低,细化效果越好,组织也更加均匀。从试样横面的X射线衍射图谱中观察到,FPE1工艺挤压试样的{10-10}柱面衍射峰强被弱化90%,晶粒取向发生巨大变化。从宏观XRD检测挤压面的晶粒取向分布得出,经过FPE1工艺挤压,试样原始的<10-10>丝织构弱化,进而转变为{0002}基面与挤压轴夹角30°左右的新类型织构。随着织构的改变,晶粒的平均基面Schmid因子值从挤压前的0.142上升至0.261。FPE1工艺200℃挤压试样的平均显微硬度为77.8HV,压缩屈服强度为250MPa,比挤压前别提高20.6%与83.0%。250℃挤压试样的拉伸屈服强度为230MPa,断后延伸率为21.8%,比挤压前分别提高21.1%与24.6%。FPE1工艺挤压后的ZK60镁合金,随着挤压温度的下降,SDE值上升,材料的拉压不对称降低。(2)研究了挤压比对复合挤压ZK60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挤压比为4的FPE2工艺在低温下晶粒细化效果比挤压比为2.78的FPE1工艺要好,200℃挤压试样的晶粒尺寸约为1.7μm。FPE2工艺由于增加了正挤压部分的挤压比,扩大了正挤压在复合挤压中的影响,其中基面织构强度增加,但晶粒横向自由度减少,并且在与挤压方向夹角45°出现稍低的极密度区域,形成挤压基面织构与剪切织构共存的混合织构。细晶强化与织构强化共同作用导致FPE2复合挤压试样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同样也可以改善镁合金的拉压不对称性。200℃挤压试样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其平均显微硬度达到83.1HV,压缩屈服强度为298MPa,拉伸屈服强度为268MPa,断后延伸率为23.9%。(3)研究了通道转角对复合挤压ZK60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发现FPE3工艺晶粒细化能力反而不如FPE2工艺,并且晶粒尺寸大小不均匀。FPE3工艺挤压试样的柱面{10-10}衍射峰强度弱化在三种复合挤压中最明显,基面织构弱化最多,宏观极图中观察到,FPE3工艺挤压试样的原始基面织构几乎消失不见,基面极图中出现四块极密度区域,与挤压方向成一定角度,其中最大极密度值为7.1,该区域与挤压方向角度约为49°。由于织构弱化高于细晶强化的作用,材料的拉伸强度很低,180℃挤压试样的拉伸屈服强度仅为134MPa,相反塑性得到很大提升,其断后延伸率达到35%,比原始挤压态提升101.1%。(4)研究了预变形对复合挤压ZK60镁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PE(Parallel Channel Extrusion)工艺挤压试样原始基面织构极大弱化,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再经过复合挤压后,组织更加均匀,但晶粒细化效果不明显。PE+FPE2工艺挤压试样的织构强度远远低于其他复合挤压工艺,基面极图的最大极密度值为3.58,分布于测试面法向的周围。由于织构强度的减弱,织构在力学性能的提升贡献不大,材料强度方面不如FPE2工艺,塑性则相对提高。180℃挤压试样的塑性最好,拉伸屈服强度为153MPa,比FPE3工艺180℃挤压试样稍高,断后延伸率达到36%,延伸率比预处理试样提高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