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尾翼类构件
径向同步加载
整体成形
VW124A合金
高强韧
摘要:
尾翼类构件作为导弹等武器装备的主要稳定系统,对弹体飞行稳定性、射程和打击精度至关重要。该类构件形状复杂,为带翼片的空心筒体,且关键部位对承载性能要求高,整体成形困难,对材料及成形工艺都提出了极高要求。常规分体成形后再将圆筒和翼片焊合或使用卡槽安装的方法,操作复杂,连接处难以满足构件对力学性能和承载能力的需求;传统的机械切削加工存在加工周期长、材料利用率低和金属流线被切断等问题;而型材挤压工艺存在翼片金属流动不均匀、金属流线分布紊乱且流线分布方向与受拉方向不一致等问题,难以发挥材料的承载潜力。
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高强韧尾翼类构件的整体成形为研究目标,根据尾翼类构件的几何结构及性能需求,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镁合金尾翼类构件径向同步加载(RSL)成形方法,设计出一套适用于尾翼类构件的成形模具,实现尾翼类构件的径向同步加载成形。通过Deform-3D有限元模拟探究了加载方式对尾翼类构件金属流线分布、等效应变分布及应变均匀性的影响,确定适合尾翼类构件成形的径向同步加载工艺;探究毛坯形状、构件几何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对充填性、等效应变及等效应变均匀性的影响规律,获得合理的毛坯形状,几何结构参数范围及工艺参数;通过物理实验成形出无宏观缺陷的尾翼类构件,并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分析加载方式对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工艺-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明晰RSL径向强化机理,并量化分析径向强韧化机制;探究变形及热处理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定了“预时效+RSL+T6热处理”的强韧化工艺路线,实现轻质高强韧尾翼类构件的成形。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Fluent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翼片径向屈服强度的提升可显著降低翼片的变形程度,根据尾翼类构件的几何结构和性能需求,提出了可调控金属径向流动的径向同步加载工艺。通过与轴向加载(AL)工艺对比发现:RSL工艺通过对坯料施加径向压应力促进金属径向流动,提升翼片的充填性,有利于形成沿径向分布良好的金属流线,且翼片部位同时受分瓣模内弧面型腔的挤压作用和相邻分瓣模平面之间的压缩作用,有效提高了翼片的等效应变及应变均匀性,有利于提升翼片的抗弯能力和承载能力。
探究毛坯形状、构件几何结构及工艺参数对径向同步加载成形金属流动行为、充填效果、等效应变及应变均匀性的影响规律,给出合理的毛坯形状、构件几何结构参数范围和工艺参数。随着/1和值的增加,充填效果及等效应变逐渐提升,随着值的增加,充填效果及等效应变均呈先降低再提升的趋势,几何结构参数为1.51<2.5、≥20和=2 3时,翼片充填饱满且具有较高的等效应变及良好的应变均匀性;选用圆形棒料为初始毛坯;合理的工艺参数为:=450℃,=1/,=0.5;通过物理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成形构件翼片充填饱满,无宏观缺陷,金属流线沿径向均匀分布。
RSL工艺显著提升组织及性能均匀性,与切削加工相比,翼片挤压方向(ED)的屈服强度(YS)和抗拉强度(UTS)分别提高了57.8MPa和80.1MPa,翼片横向(TD)分别提高了15.3MPa和40.5MPa。力学性能的提升主要与晶粒细化、位错强化和织构强化有关。翼片部位受分瓣模挤压-压缩复合作用,促进组织细化,提高位错密度,促进动态再结晶(DRX)。ED方向强韧性的提升与块状LPSO相有关,沿ED方向拉伸时块状LPSO相的取向与加载方向一致,最大剪应力需穿过LPSO相,此时LPSO相展现出显著地变形抗力,有利于屈服强度的提升,块状LPSO相对ED方向屈服强度的贡献比TD方向多34.9MPa。块状LPSO相与加载方向的取向关系还极大影响裂纹的萌生和扩展。沿ED方向拉伸时,块状LPSO相取向和金属流动方向一致,与裂纹扩展方向垂直,块状LPSO相可钉扎微裂纹,抑制裂纹之间的扩展和合并,因此展现出更好的塑性。而沿TD方向拉伸时,块状LPSO相取向与裂纹扩展方向一致,拉伸变形时的金属流动会加快LPSO相与镁基体界面处微裂纹的迅速扩展,导致裂纹的扩展与合并加快最终形成宏观裂纹,导致试样的快速断裂,塑性较差。
制定了“RSL+T6热处理”和“预时效+RSL+T6热处理”的工艺路线。研究结果表明:“预时效+RSL+T6热处理”工艺实现了强韧性协同提升,ED方向的YS、UTS和EL分别达385.5MPa、431.1MPa和3.9%。其强韧性的协同提升与预时效析出的粗大β相通过PSN机制促进DRX和致密分布的细小β′相变形时转变为细小弥散的β相(<1μm)钉扎DRX晶界有关,大量细小的再结晶晶粒和致密分布的纳米级β相促进强韧性协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