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镁合金
数值模拟
双金属复合
挤压-剪切
结合界面
力学性能
摘要:
镁合金称为最轻金属结构材料,其具备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优良的电磁屏蔽性能、阻尼性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工业领域。但是,室温下常规镁合金表现出差的塑性变形能力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而稀土镁合金具备优异的高温性和高强度等优点,可以充分弥补常规镁合金的缺点,但单一的稀土镁合金成本较高、加工成形困难限制其广泛应用,因此,采用双金属复合成形技术将二者进行结合,在保证轻量化的前提下,提高镁合金综合性能的同时又节省了成本。双金属复合制备技术旨在充分发挥两种金属材料的互补效应,目前现有的复合制备技术存在工艺复杂等缺点,仍须持续改进和创新。
本论文采用挤压-剪切工艺制备双金属复合板材,相比传统挤压该工艺增加两次剪切,其目的是改善镁合金室温塑性、弱化基面织构等。常规镁合金/稀土镁合金镁包覆挤压充分利用二者本身特点,提高复合板材的综合性能。实验初期采用DEFORM-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AZ31/AZ91、AZ31/WE43复合板成形过程进行模拟,分析了成形过程中板材的温度场变化、等效应力分布、等效应变分布以及挤压温度对载荷的影响。此外,通过对复合板材微观组织、微观织构及力学性能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通过有限元模拟结果显示可知,整个挤压过程板材的温度峰值主要集中在剪切区域,此处等效应力、等效应变均达到最大值。温度场和等效应力分布内层镁合金始终高于外层镁合金,这是模具结构及金属之间摩擦力引起。而等效应变分布则是外层金属高于内层金属,因金属的流速差异导致。从载荷-行程图中可以看出,挤压温度越高,所需载荷越小,金属塑性越好更加有利于挤压过程的进行,综合考虑温度对于晶粒细化的影响,计算得到板材最佳挤压温度为450℃。
(2)随着挤压温度升高,界面结合层厚度增加,第二相析出物不断增多,AZ31/WE43复合板材的第二相析出物明显WE43侧多余AZ31侧。在450℃时,AZ31/AZ91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最高,AZ31/WE43复合材料的塑性最好,两种复合板材压缩性能也最佳。硬度测试结果表明450℃时内侧镁合金硬度值高于400℃、500℃时的硬度值。
(3)AZ31/AZ91双金属板材在400℃、450℃、500℃挤压温度下织构实现一定弱化,并且织构类型发生改变,总体织构沿着ND方向发生不同程度的偏移。在450℃时织构从<0001>向其它方向弥散的程度更强,外侧的AZ31为连续动态再结晶,内侧的AZ91为不连续动态再结晶,总体晶粒尺寸在450℃细化效果最好,同时分析二者的再结晶行为,外侧AZ31降低内侧AZ91的位错密度,AZ91的KAM值更低。
(4)热变形过程中变形晶粒吸收位错转变为再结晶晶粒,随着挤压温度升高,AZ31/WE43复合板材动态再结晶比例升高。WE43的动态再结晶晶粒利于织构弱化,在沿着挤压方向变形时有助于提高合金的延展性,AZ31的强基面织构有利于提高屈服强度,织构强度的显著变化说明非基面滑移的活化,有利于协调变形。450℃时两侧晶粒尺寸均较小,且两侧晶粒尺寸差较小,为位错运动的传递提供了空间,位错滑移更均匀使得两侧材料变形更协调,因此提高了室温变形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