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高校
个人信息
生命周期管理
管理矩阵
分类分级目录
摘要:
高校个人信息保护对于保障师生权益、促进个人信息价值转化、平衡信息安全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深化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生命周期管理理论,高校个人信息的形成演变过程可划分为创建、采集、组织、存储、使用、归档六个阶段,通过建立各阶段管理指标和模型,创建“一数一源”管理矩阵,指出采集、使用阶段中个人信息的交互关系,厘清信息“源—终”端的保护、共享、质量提升等方面的具体职责。在此基础上,基于个人信息“可识别性”“重要性”“敏感性”,将高校个人信息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并建立分类目录;对于不同类别的个人信息,通过加密、脱敏,设置粒度适当的管理权限,明确各级别使用规则和责任权限,建立相应的应急响应制度,最终实现个人信息的分级保护。据此提出,高校个人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动态的过程,需要业务部门及信息主体全时、全员参与,在领导支持、部门配合、师生认可之后,才能找到个人信息保护和价值使用之间适当的平衡点;高校还应当在组织保障、信息主体信息安全素养提升、应急响应机制等方面,建立较为完善的配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