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物联网
终端架构
去冗余
低功耗
摘要:
物联网通过终端节点感知物理世界并从中获取数据,为各类数字化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来源。然而,在现有终端架构下,终端通用性与其架构低冗余矛盾突出,面临多样化应用需求,仅能沿用“传统”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架构,从而获取可编程定制的通用化控制和计算能力,实现多样化传感芯片控制与数据处理。但是,作为独立计算机,其架构复杂度高,功耗与成本难以优化。现有的简化终端架构的方式有两种:其一,设计专用集成电路代替微处理器实现特定功能,但该方式缺乏通用性,难以满足物联网多样化应用需求;其二,设计专用的信号转换电路,使网关能够通过无线信号直接控制终端传感芯片,从而去除终端微处理器,但是这会将原本由微处理器承载的信号交互全部转移至无线接口,导致终端通信开销激增,部署规模受限。因此,现有终端架构及其优化方案均无法满足物联网对终端节点的大规模、长期、低成本部署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通用无处理器计算架构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旨在通过特殊的软硬件融合设计,将感知终端简化为网关的一种无线外设。由网关统一生成终端任务逻辑,终端则在网关的驱动下,以极简的硬件电路组合实现各类传感芯片控制及数据处理功能,从而在满足物联网多样化功能需求的同时,实现终端系统的高度降冗余与架构简化。本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如下:
一、提出了分层任务描述语言及其编译器,实现对感知终端多样化任务的统一描述和控制,使终端的任务逻辑可以转移至网关,从而简化终端开发步骤,降低了物联网应用开发成本,并为终端架构去冗余提供了任务逻辑支撑。
二、设计了低冗余通用任务执行电路,其作为一种感知终端专用计算电路,能够取代终端微处理器,以轻量化的电路设计实现多样化的传感芯片控制和数据处理功能,从而达到终端架构降冗余目的。
三、实现了多终端任务预测机制,实现对多个无处理器终端的并发任务调度控制,降低了上下行数据传输发生碰撞的概率,提高了系统通信资源利用率。
本文实现了原型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与传统终端相比,本文终端的整体功耗降低了17.3%到31.9%。与C语言相比,分层任务描述语言能够使终端任务的开发时间缩短一半,代码量减少60%以上。经仿真测试,在500kbps通信速率下,系统能够容纳108个终端节点,且数据碰撞率低于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