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通风床垫
机器学习
热舒适
床上热微环境
智能控制
摘要:
对于卧室和医院病房而言,床是人暴露时间最长的区域,久躺不动的人体的生物废水废气和呼出的空气是医院病房和卧室的主要污染源之一。目前,这类房间常采用全空间通风来改善室内空气质量,但这种做法不但能耗较大且控污能力较差。个性化通风系统应与床上环境结合,从源头解决污染问题,并提供适合个体的最佳床上微环境。因此,设计了通风床垫用于清除床上的生物废水废气,在与室内空气混合前将其过滤掉。此通风床垫采用酸处理过的活性碳纤维填充纺织材料制成,并通过位于脚部床尾附近的开口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使其经过过滤后再排放至室外或由床垫中的过滤器进行局部清洁。
通风床垫在先前的研究中已被证实可以达到高效节能移除污染物,满足用户可吸入空气品质的要求,随后通过假人模型实验探究通风床垫的使用对热环境的影响,发现通风床垫的应用会破坏原有的热环境,加剧局部不舒适的风险。但人体和通风床垫微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不明,传热机理不清晰,缺乏实验依据,从而制约着个性化智能化床上微环境的设计。因此,本文根据基于真人受试者热感觉反馈进行床上微环境的实时调控实验,研究床上微环境控制系统的优化设计策略。本实验研究了30名年龄介于20-29岁青年学生在不同温度房间下的热感觉,包括19℃、23℃和28℃三个不同的室温。受试者分别盖着薄羽绒被、双层被罩和单层床单,并穿着睡衣和内衣裤。通过测量受试者身体的温度、床上微环境的温湿度以及各部位的皮肤温度,以及受试者的热感觉调查问卷和心率、心率变异性测量,对受试者的热感觉进行了全面评估。在实验期间,通过调整床的微环境,实现了个性化智能控制策略的实际应用。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发现如下:
(1)基于受试者实时响应的床上热微环境控制实验,揭示了通风床垫对床上热微环境的作用机理,提出了基于微环境物理参数的床上微环境个性化控制策略。实验结果显示,床上热微环境的分布不均匀,最高温度差可达13℃。通风床垫的使用为78%的女性和75%的男性带来局部冷却效果。这在高房间温度时(28℃)提高了受试者对于环境的可接受度。在19℃和23℃时,单独使用通风床垫可能会造成局部冷不适,部分受试者需要局部加热装置。受试者对床上热微环境的可接受度随着对气流率和局部加热的连续调节而提高,局部不适的风险(躯干热,四肢冷)也随之减小。通风床垫气流速率可设置为6L/s的定值,床垫表面靠近脚部的测点温度与脚部热感觉相关且可用来控制局部加热。
(3)通过对生理参数与热感觉的关联性分析,探究了基于用户皮肤温度的控制策略。研究发现局部皮肤温度与局部热感觉的关联性较强,其中,脚部皮肤温度与脚部热感觉的关联性最强,相关系数r最高可达到0.9。总体热感觉和脚部背部皮肤温度之差呈现线性相关。根据以上相关参数可计算出个体最优皮肤温度,从而可针对个体脚部和背部皮肤温度制定个体控制策略。对于其他部位更为高阶的控制要求,皮肤温度对应的可接受度可由高斯回归计算出最优皮肤温度区间,从而设计不同部位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可在自动控制基础上不断记录迭代用户控制习惯,更新最优皮肤温度区间,从而达到针对不同用户智能控制个性化床热微环境的目的。
(4)建立了六种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可用于实现床热微环境中总体热感觉的预测功能,并通过分类数据库,主成分分析进行数据降维,提高机器学习模型性能。对比了几种机器学习算法的优缺点,发现经过主成分分析后的数据使得机器学习算法质量明显提升,SVM算法相比其他机器学习模型算法在处理质量较差的数据集时性能较好。该方法可实现通风床垫实际应用中对总体热感觉的预测,以达到智能控制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