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工智能
智慧图书馆
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
摘要:
人工智能(AI)是机器复制人类行为和人类决策的能力。近年来,人工智能正以井喷式速度发展,我国也逐步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提高到战略层面。为了响应国家的人才强国战略及一系列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政策文件,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要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领域的融合,在教育领域进行深度创新应用。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国内诸多高校都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但鲜有人对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方面进行研究,各高校图书馆在发展中陷入了无参考、无组织的窘境。因此,本文结合图书馆人工智能应用的研究现状,对河南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就提升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提出建议,以期对高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提供参考。本文基于现有国内外文献,参考TAM技术接受度模型、DOI创新扩散理论和TOE技术组织环境框架,初步构建了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专家审核确立了研究指标,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本次调研以河南十所高校(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西亚斯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图书馆员和高校教师作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专业问卷调查网站“问卷星”发布问卷。本次调查共收回702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668份。在问卷收回后,依次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信度效度分析以及各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分析。调研结果发现,十所高校的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情况并不乐观,表现出调查对象对人工智能技术了解度较低、各高校图书馆技术人员比例普遍不高以及数据规模、设施完备性参差不齐的特点。根据调研结果,本文就提高高校图书馆人工智能准备度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在心理层面:加大人工智能的宣传力度,加强高校师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程度。第二,在技术层面: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技术人员比例,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设施和系统朝更加完备的方向发展。第三,在组织层面:各高校领导应更加重视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加强组织管理,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第四,在环境层面:国家应继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人工智能在图书馆的应用营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