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子宫切除术
静脉麻醉
超声引导
腰方肌阻滞
双侧后入路
镇痛
摘要:
目的观察全子宫切除术中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腰方肌阻滞(QLB)复合静脉麻醉的效果。方法该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收治的行全子宫切除术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对照组,均48例)。对照组行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研究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QLB复合静脉麻醉。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30 min(T_(0))、切皮时(T_(1))、术毕时(T_(2))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比较2组麻醉苏醒后6 h、12 h、24 h静息及运动时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统计2组术后72 h内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整体分析2组应激反应:组间比较、时点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均有差异(P<0.05),2组T_(1)、T_(2)时E、NE均较T_(0)升高,T_(2)较T_(1)升高(P<0.05);组间T_(0)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_(1)、T_(2)时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血流动力学:组间比较、时点间比较及交互作用均有差异(P<0.05),组内比较,2组T_(1)、T_(2)时HR、MAP均较T_(0)时降低,对照组T_(2)较T_(1)升高(P<0.05),研究组T_(2)、T_(1)时HR、MAP比较无差异(P>0.05);组间比较,2组T_(0)时HR、MAP比较无差异(P>0.05),研究组T_(1)、T_(2)时HR、MAP均高于对照组(P<0.05)。整体分析2组术后疼痛(VAS评分):组间比较、时点间比较及交互作用有差异(P<0.05),组内比较,2组麻醉苏醒后12 h、24 h静息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较麻醉苏醒后6 h升高,麻醉苏醒后24 h评分较麻醉苏醒后12 h升高(P<0.05);组间比较,研究组麻醉苏醒后6 h、12 h、24 h静息及运动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72 h内研究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采用超声引导下双侧后入路QLB复合传统静脉麻醉,有助于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稳定血流动力学,增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术后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提高麻醉实施的整体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