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颈性眩晕
手法
推拿
临床研究
基础研究
文献计量学
摘要:
【目的】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探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应用及其疗效机制研究概况。【方法】以“颈性眩晕”“颈源性眩晕”“手法”“推拿”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三大数据库从各库建库至2023年12月31日有关手法治疗颈性眩晕及疗效机制的文献,对获取文献进行筛选、分类和归纳,并对纳入文献的年代分布、文献类型与研究类型、治疗方法、基础研究特征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0年国内共发表了1412篇手法治疗颈性眩晕且有效的相关文献,文献数量在2013年以前整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后逐渐下降。纳入的1412篇文献以期刊论文为主(1231篇,87.18%),其中临床研究文献最多(1202篇,85.13%),基础研究较少(48篇,3.40%)。1202篇采用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中,仅357篇临床研究文献明确提到具体的手法名称,这些手法种类或命名繁多,共有155种。1202篇临床研究中,单纯以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仅占34.44%,其余临床研究均为联合治疗,其中以手法+针灸/电针治疗最为常见(25.37%)。48篇基础研究中,其研究方向以生物力学研究最多(38篇,79.17%)。【结论】手法在近30年来被广泛运用于颈性眩晕治疗中。目前关于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质量不高,手法种类繁多,缺乏客观标准;其基础研究的研究方向单一,缺乏质与量的突破。未来应对治疗颈性眩晕的手法命名进行审议,建立明确的命名原则和标准;应提高临床研究的质量等级,重视其基础研究,为手法治疗颈性眩晕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与实验依据,从而促进手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应用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