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中地理教学
教学方法
课程思政
摘要:
在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阶段,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尤为重要。为此,国家教材委员会在制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各环节,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目前看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高等教育领域已先行一步,而基础教育对此的关注偏少,特别是针对这一思想进入中学课堂教学的研究更为稀缺。本研究通过对高中地理教材进行梳理,探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融合途径,提出可供教师教学参考的教学素材、案例及评价方案,并根据教学设计进行实践研究。最后,尝试编写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中地理校本教材的部分章节,为该思想进地理教材提供范例。该项目研究将丰富高中地理课程思政理论,拓宽地理教学研究思路,更好地指导高中地理教学活动。通过上述研究,可得出以下结论:
1.目前,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中学课堂教学的融合上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包括:(1)教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有待加深。(2)在融合教学过程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课本知识的结合不够充分和深入,对理论的理解粗浅化。(3)现有教材体系中,部分知识点过于抽象,造成能有效融合的相关内容受到局限。(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容体系较庞大,且具有一定专业性,增加了教师在开展融合教学时的难度。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十分丰富,受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限制,选择部分核心思想进行课堂教学融合可能更符合实际。本次研究将这一思想的核心内容与地理学科知识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根据人教版高中地理五本教材中的相关素材及契合点,提炼出可开展融合教学的11大主题,包括领导力量、根本方向、目标任务、根本立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安全、特色外交、世界观和方法论等,全部内容牵涉到近90个知识点的教学。
3.量化评价结果显示,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素材的选取是否合适、素材呈现的方式是否得当、启发学生思维的深度,还包括思想要素、实际案例及课程知识点三者结合的程度等。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和实际案例进行深度融合,改革教学方法,才能让效果最优化。
4.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与地理课堂教学融合的实施过程中,发现采用案例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法的效果相对较好。但教师在开展融合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知识点内容,选择合适的思想体系内容、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合适的融入路径和教学策略。
5.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地理教学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后发现:(1)该教学方式在短期内对学生地理成绩的影响不大。(2)能提高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3)能提高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提出合理的观点和解决方案,启迪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4)能促进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和理解,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6.基于实验研究效果,要更好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地理教学,须在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对相关教材进行适当修订,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地理教材、编写特色校本课程。(2)提升地理教师自身政治素养,同时提高融合教学能力。(3)教师需积极探索融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把握好时间、衔接自然、适当引导,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4)在校内校外共同营造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