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大中小学
一体化教学
衔接
摘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当代具体国情相结合而开创的具有新时代指导意义的思想体系。作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无论是在政治定向、理论定位还是在思想统摄方面都起到至关重要的领航作用。意识形态教育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为此2023年秋季全国各大学普遍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实现其铸魂育人效能最大化,必须发挥思政课主阵地作用,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大中小一体化教学。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大中小一体化教学,把握住“为党育才、为国育人”的思政课堂主阵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教学要遵循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想行为规律,在低学段注重学生的体验教育,在中学段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最终在高学段实现学生的信念转化。同时也要注意一体化教学“学生主体性”对于知识的螺旋上升式需求,即在低学段进行感性具体的教学,在中学段进行抽象概念的教学,在高学段进行思想具体的教学。除此之外,更要符合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的本质要求,主要是基于“理论逻辑明证”表现一体化的高阶形态、基于“学理性逻辑阐释”体现一体化教学模式、基于“思想辨析能力”评价一体化教学主体能力以及基于“用道理讲思政”提升一体化教学效果。
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教学,各学段教学要采取“同课异构”模式。“同课异构”的具体表现首先是在科学规划式的教材上,即将知识点在低学段通过直观性的话语进行准确表达,在中学段通过概念性的话语进行初步拓展,最后在高学段通过逻辑性话语进行“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式的文献深化。其次是表现在螺旋上升式的教学内容上,包括在低学段进行感性直观的形象教学,在中学段进行知识感觉的观念教学,在高学段进行理性认识的思维教学。最后是体现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上,即在低学段要“重视实践”,中学段要“讲好故事”,高学段要“讲深道理”。
统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教学会面临很多问题。第一是如何科学把握大中小各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怎样通过分析大中小学生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引导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提高认知水平并将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与具体教学建设相融合。第二是如何合理设计大中小一体化教学中的课程内容。主要是要克服课程内容的理论深度平面化、重复化与断层化以及对象性剥离的问题。第三是如何适配提升大中小一体化教学主体的能力。即考察教学主体的“学理阐释”是否做到由“概念”向“理论”的递进转化,教学主体的“学术储备”是否达到由“明理”向“思辨”的逻辑升华以及教学主体的“教学规律”是否遵循由“认知”向“信仰”的理性定位。除此之外,在推进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还要适恰处理一些矛盾关系。包括不同学段在课程设置上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关系、在知识要点上的重复性与递进性的关系以及在教育规律上的相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这些都是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建设和提高其育人实效性需要直面的现实挑战。
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教学,在合理地统筹教学内容、学生认知、教学资源。首先是要持续加强大中小各学段一体化教学的顶层设计,其中包括加强课程教材编写的一体化建设,加速课程教师队伍的一体化培养以及巩固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及合理性。其次是要积极创新大中小各学段一体化教学的交流机制,通过强化不同学段之间的有机连接以及教师之间的学习与合作,增强不同学段的协同育人理念,同时也要创新大中小协同建档的一体化考核评价体系。最后是着力解决大中小各学段一体化教学的衔接问题,通过统筹规划大中小教学目标来解决目标衔接问题、通过梯度设计大中小教学内容来解决内容衔接问题、通过协同创新大中小教学方式来解决方式创新问题以及通过统一制定大中小教学指导政策来解决政策衔接问题。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中小一体化教学的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也不是各学段“各自为战”可以实现的,需要各学段、各子要素、各育人环节之间统筹规划、整体发力、有效衔接、协同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