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温阳柔筋法针刺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
炎症反应
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温阳柔筋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省庐江县中医院病房及门诊收治的90例明确诊断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温阳柔筋法针刺治疗,连续治疗4周。治疗1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简易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情况。【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42/45),对照组总有效率68.89%(31/4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与FM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NIHSS评分与FMA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MAS评分与MBI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MAS评分与MBI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APTT、PT、Fib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APTT、PT、Fib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后,2组患者的SS-QOL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SS-QOL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柔筋法针刺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凝血功能,减轻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炎症反应,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