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端部开敞筒壳网架
数值模拟
局部开合气动措施
静风效应
脉动风效应
摘要:
大跨空间网架结构因跨度大、阻尼小、柔度高,在强风下局部易受损,从而导致整体发生风致连续破坏,是一种典型的风敏感结构。由于网架结构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完全封闭的,结构本身存在局部开敞或由风致破坏形成的洞口,都会瞬间引起结构内风压的增大,若以封闭结构来考虑其风荷载分布将会造成很大的误差,而我国《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对这类开敞结构的风荷载取值尚无具体规定。因此本文以端部开敞筒壳网架为研究对象,针对这类开敞结构的静风效应和脉动风效应运用FLUENT的风工程计算功能进行数值风洞研究,并基于气动优化原理,提出局部开合的气动措施,强风时自动打开以控制风场,减小风致效应;无强风时则关闭。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
(1)基于雷诺平均法对端部开敞筒壳网架的静风效应进行风工程计算。首先与李元齐风洞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数值模拟的正确性。其次,考虑四种典型风向角下端开敞网架的静风效应并运用FLUENT软件开展数值风洞分析,给出端开敞网架的风压系数,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
(2)研究局部开合气动措施对结构静风效应的控制效果。针对结构表面平均风压较大且受湍流漩涡影响显著的区域,设计局部开合结构来优化结构局部高压区静风压,从风压系数极值角度评估局部抗风性能,并探讨该设计对结构周围流场的优化效果。结果表明:端开敞网架在迎风前缘、背风面、天窗处的局部高负压,以及90°风向角下迎风面底部位置的局部高正压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四种风向角下,结构表面风压系数极值分别降低了5%、28%、34.5%、12%,表明局部开合气动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静风压作用下网架结构的局部抗风性能。此外,流场可视化功能显示,局部开合气动措施削弱了结构内部以及背风面区域的漩涡作用,控制了结构风流场的走向,从而减小了网架结构的静风效应。
(3)基于大涡模拟法研究局部开合气动措施对结构脉动风效应的控制效果。基于谐波叠加法模拟流域入口脉动风速时程,并与目标功率谱对比来验证其准确性。将脉动风速时程引入流场,给出端开敞网架的脉动风压系数和风振系数,供相关工程设计参考,并从风荷载和风致响应两个角度评价该气动措施的抗风性能。结果表明:局部开合气动措施显著降低了端开敞网架迎风前缘、背风面底部、天窗以及内部网架根部处的脉动风压,同时,四种风向角下,结构外表面脉动风压系数峰值分别下降-6.7%、24.5%、10.5%、3.3%,内表面脉动风压系数峰值分别下降43.6%、76.1%、77.1%、35.6%,表明该气动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网架结构的脉动风压,对内风压的优化效果更为显著;0°风向角下,结构风振响应最为显著的区域出现在迎风前缘区和边跨位置,局部开合设计后,这两个区域的风振系数分别降低了13.5%和14.5%,表明局部开合气动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结构的脉动风致响应,提高网架结构在脉动风作用下的抗风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