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微塑料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吸附
聚集
生物可利用性
摘要:
微塑料(MPs)作为一种新兴污染物,近年来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巨大负担,严重威胁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安全。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常见的增塑剂,在塑料制品中大量存在,在环境中与MPs广泛共存;同时作为一种环境激素,干扰海洋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然而,目前鲜有关于二者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联合毒性作用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和日本虎斑猛水蚤(Tigriopus japonicus)作为受试物种,聚苯乙烯微塑料(mPS)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研究对象,从个体水平和种群水平两个层面探讨二者的联合毒性效应,并对二者与受试物种间的相互作用及毒性机制作出进一步阐释。对于***,DBP的96 h-IC50为2.41 mg/L。mPS对***的抑制作用取决于粒径大小,0.1和0.55μm mPS的96 h-IC50分别为6.90和7.19 mg/L,但5μm mPS无抑制作用。基于反应加和模型的相互作用参数ρ在-0.309至5.845之间变化,表明联合作用随化学混合物的暴露浓度而变化,即当mPS浓度低于10 mg/L时,在DBP低浓度为拮抗作用,在DBP高浓度为协同作用;当mPS浓度高于10 mg/L时,联合作用类型为拮抗作用。修正后的RARS模型(将ρ作为暴露浓度的函数)能够较好的预测mPS和DBP对***的联合毒性。20 mg/L mPS能够降低DBP的浓度超过20%,而1 mg/L mPS在不同时间点对DBP的生物可利用性没有显著影响。微藻细胞体积、形态学复杂性和叶绿素荧光强度均会受到DBP和mPS的干扰。高浓度mPS下二元混合物对***产生的拮抗作用可能由同质及异质性聚集和DBP生物可利用性的降低共同导致。对于***,DBP的96 h-LC50为1.23 mg/L,而暴露在mPS中对其无明显的致死效应。类似地,联合后mPS对DBP的吸附能够导致DBP生物可利用性的降低,从而导致DBP的毒性降低。与急性毒性实验相反,DBP在较低浓度的暴露下对***的繁殖无显著影响,而mPS减少了无节幼体的数量并延长了产卵时间。与急性毒性实验一致的是,在慢性繁殖实验过程中也观察到mPS和DBP之间的拮抗作用,这可能是由于DBP的存在加剧了mPS的聚集。总体而言,本研究概述了mPS和DBP对于海洋浮游生物的综合毒性作用,有助于进一步评估mPS和DBP在海洋环境中的生态风险。